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记字草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记字草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张照岳阳楼记书法哪四种字体?
张照,初名默,字得天、长卿,号泾南、梧窗、天瓶居士。清松江府娄县人,家住秀野桥西。
张照书法早年学董其昌,得母舅王鸿绪亲授;后又学米芾,并受赵孟頫较大影响。但不一意守师法,而是努力创新,特别是率真之作,更显得变化多端,精彩动人。楷书字体秀媚婉丽,平正圆润,是清代“馆阁体”代表。草书笔画转折多变,结字聚散适宜,气势贯通,浑朴雄健。 曾书写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被镌刻于岳阳楼上。人称“名楼、妙文、好字”,合为“三绝”。
学习草书怎样记草字?
记草书符号的办法有两个:一个是专注临《书谱》和王羲之的《十七帖》。二是买一本于佑任编写的《标准草书》,上面有草书符号,一边照着练习,一边记在心里,练多了,就记住了。学草书,并不难!只是有人把它说的神乎其神的,实际上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学习草书怎样记草字?
草书有专门的偏旁部首代写法。你只需要把每个偏旁部首的草书写法记住了,一般的小草能够大部分的常用字都能辨识。但有些字的草书有专门的草字写法,光靠偏旁部首还不能够全面的认识草书。
要全面的学习草书,你可以先从于右任编写的《标准草书》做为入门学习。书中详细的把汉字的各种偏旁部首的草书代写方法及其变化应用都做了介绍。书中的范例为《千字文》,每个字配有历代名家的写法。从中了解到周一个字不同的草书变化。
另外一本北宋时期编写的《草诀百韵歌》,把草书的书写特征,五字一句编写成句,语气生动形象,字句押韵,朗朗上口,十分便于记忆。虽然其中有的句子过于牵强,并不能准确到位的解释清楚。但绝大部分都具有启发指导作用。
不了解草书的偏旁部首代写法,单独的去一个一个去记,第一是费心费时,效率低下。第二是对没有学习过的字,便不知道如何去写。单纯的去模仿临摹,不知道其中的缘由,一知半解,便会陷入臆造的迷途。
由于草书的书写突出性情,并不会如楷书一样的每个人的写法都有一致。所谓的标准只是相对而言。以标准的写法写,大家都能辨识。当神融手畅的时候,便会有出人意外的表现,字形便会难以辨识。但要记住一点,不论怎样狂放,可以夸张,不可以自造。自己臆造的草书,神仙都不能辨识。
各位先生的回答都比较具体了,很有价值。下面也谈一点想法。
怎么记草字的问题,早好与怎么练草字结合起来。草书的很多写法是高度符号化的,乍看起来,与楷书差距很大。初学草书,记草字难度确实大,可谓皆有同感。但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还是比较容易的。
初练初识草字,建议从今草开始,并且选定一个传世作品较多的名家去学习,边临摹其作品,边对照其释文去记草法。因为,同一字草法可有多种,各名家写法不一,先记所学名家的就好。一般最好从二王草书练起。二王草书的中和之美代表了魏晋之后的传统,是后世草书笔法与字法的楷模,同时也比后出的狂草便于临摹。二王作品传至今虽多为唐人摹本,但存量大,草字多,方便试创作品。
经一段时间的对某一大家草书临习后,基本掌握了草书笔法和积累了一定草字识写量,进入尝试创作阶段。这时必将出现急需增加识写草字量的问题。其速成多识草字的路径,就是转临草字汇编性帖子。如南朝智永《真草千字文》等各版本草书千字文,明韩道亨《草决百韵歌》,清人《草书要领》,民国于右任《标准草书》等。不必琢磨草字汇帖字的用笔,但取其结字,用初习大家笔法去写就好。
一家之草写得不错了,也可识读很多草字后,可尝试转学多家,比较各家草字结体之别、笔法异同,可以积累更多草字写法,同时丰富自己的作草笔法。并可由今草转学狂草。可进一步尝试创作,初以一家之法,中可揉以多家,至熟则必出自家风格。
如欲深究,可探本求源。上追汉晋传世章草,研究汉简草书,可知草字之祖,草字的形变过程及草书最原初的笔法。亦有初学草,即自章草入者,亦可,学艺从古尚古实遵循其发展的自然历史之道耶。
很多人以为,草书每个人都会写,其实不然,草书的每个字都有相对固定的草法,草书绝不是潦草之书。
学习草书首先要熟悉草法,而学习草法就得记忆,其实记忆也不用死记硬背。首先要熟悉基本的偏旁部首的写法。
而这些偏旁部首可以组合成不同的字,这样举一反三就可以掌握一部分字的草法。
同时,要记住一些相似但又不同字的写法,比如“高”“马”“亭”等写法,弄清一些基本规律。
汉字很多,要想记住所有字的草法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备一些资料,比如《草字汇》《标准草书》,创作时要查资料,搞准每个字的正确写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记字草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记字草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