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篆隶楷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篆隶楷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书法“篆隶楷行草”五体有怎样的相互关系,它们的本源在哪里?
先有汉字,后有书法。书法“篆隶楷行草”的发展演变也就是汉字的发展演变。秦朝统一后,汉字逐渐规范,以篆书为主体的书法艺术逐步发展,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中的篆、隶、楷、行、草五体就全部产生,因此,书法“篆隶楷行草”五体的本源就在于中国汉字。
真草隶篆行,是现行的五种书体,要说它们的本源,这就要推到汉字的产生,简单地讲,它们的本源就是汉字。从汉字产生和发展的轨迹来看,最早的当然是篆书,篆书之前的文字特别复杂,我们暂且不论,就从篆书开始谈。篆书分大篆和小篆,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要求“车同轨,书同文”,就命丞相李斯负责文字的整理工作,经过李斯的整理,小篆定型,在小篆定型之前,统称大篆。由于工作的需要,篆书书写复杂费时,把篆书快写就逐渐产生了隶书,到东汉隶书成熟,达到历史高峰,成为汉代通行书体。隶书很多都带有燕尾,书写不太方便,于是就加快速度,草书就这样一步步产生了,到东汉草书就成熟了,代表人物是张芝,他的代表作是《冠军帖》。唐代是大草的高峰,代表人物是张旭和怀素。行书的产生比草书稍晚,最晚的就是楷书,从书法史来看,真草隶行五种书体,在汉代就完全成熟了,到晋代的王羲之真行草三种书体达到了历史高峰。
有人说楷书是学习书法的基础,我们从书体产生的顺序来看,楷书最晚,所以说,说楷书是学习书法的基础显然是不成立了,但必须承认各书体之间是有促进作用的,至于先学哪种书体比较好,我认为这要根据个人的喜好去决定。学习书法要循序渐进,可以先选自己最喜欢的书体,逐步扩大范围,只要做到持之以恒,一定能够成功的!(以下图片分别是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汉字的演变依现有的考古发现,由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到商周时代铜器上的铭文——金文,再到周代的大篆,由大篆到秦代的小篆,再到汉代形成了今文字中的隶书,隶书之前的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统称为古文字。隶书及之后的草书、楷书、行书合称为今文字。草书要先于楷书,汉初草隶、章草萌芽,而后有今草、狂草。楷书萌芽于汉,盛行于魏晋南北朝。行书出现于汉末,成熟于晋。
草书早于楷书、行书。篆隶草楷行五种字体的本源是甲骨文、金文。
题主好,书法是中国汉字所独有的书写艺术,书法是在汉字实用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字首先满足的是记录和交流,它本着由繁到简,由难写难认到易写易认的过程发展。
字体是从篆体到隶书再到楷书这个过程发展的。篆书分大篆小篆,大篆指秦以前的文字,包括甲骨文、古文字、籀书、鍾鼎文字,六国文字,《石鼓文》是大篆向小篆过度的文字,一般将其归在大篆中。小篆又叫斯篆,秦统一后由李斯、赵高等人制定出的规范统一的官方文字。
隶书一般认为是秦始皇时的狱吏程邈所创造,其人获罪后在狱中创造了几千个隶书字,得到了秦始皇的认可,因此被释放,字也用于记录狱事,在非正式场合被大量使用。其实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了隶书,程邈只是进一步加工整理罢了,隶书变篆书的圆弧为方折,书写更为快捷方便,适应了战国后期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这是一种历史的自然选择。隶书直到东汉才成为了官方正始文字而彻底取代了篆书的正统地位。
隶变是文字发展过程中具有革命性的事情,极大的方便了书写,从隶书到楷书的演变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魏晋时期楷书已经初具规模,魏碑就是楷书,称为魏楷,虽不同唐楷的规范,但更具有个性,更有书法的特点,一碑一个风格,各有情态,摇曳多姿。唐楷的产生是字在书写时非常规范,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在印刷很不发达的时代,这种规范是非常重要的,科考,抄经,抄书都需要规范。
东汉虽然政治混乱,但却是书体发展的黄金时期,在由隶书向楷书过度的时期,产生了行书和草书。行书相传为汉桓帝、灵帝时期的刘德升所创。人们在竹简、木牍上写一些不需要庄重的文书时,便***用一种不同于隶书的率意写法,这就是当时的“行书”——简牍体。
隶书的快写产生了章草,沿着简牍体和章草的思路诞生了楷书的快写,我们称为今草。在汉代草书就很成熟了,张芝、崔瑗、杜度等都是有名的草书大家。当时读书人很热衷于草书,以至于赵壹写《非草书》批评这种现象,看来是有点过头了,但足见当时草书的热闹。
篆、隶、楷是字体也是一种书体,行、草属于隶书、楷书的一种快速书写方法。书法是一种线条的艺术,草书更具有书法的艺术性,所以也就和篆隶楷并列在一起,人们常说真隶草篆,行书虽然实用,使用率高,但介乎在楷和草之间,它的地位就有点尴尬了,似乎书家并不把它和真隶草篆并列为一种书体。
现在印刷很发达,书法楷书的实用性就很淡了,做为艺术,楷书的价值也很低了,甚至有的书家不承认楷书是书法,认为只是为书法入门打基础的东西,因为书法艺术追求的是个性,楷书过于规范,个性化的东西自然就很弱了。当然各人认识不同,喜好不同,也不能一概而论,起码魏碑就很有书法的味道,它也是楷书呀,我就喜欢魏碑,当然更喜欢篆书、草书。
书法是中国人的一种喻体、寓体、载体,它暗示、象征、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书法意象。从象形文字产生伊始,就有了书法,上起甲骨,下至楷书,随着中国几千年文化的发展演变,书法成为最具有中华人文内涵的艺术,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的艺术。
“篆隶楷行草”五体互为依托、演变,是中国书法的发展史。
篆书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的统称。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而小篆是由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逐渐演变而成的。小篆是官书,适合于隆重的场合。
隶书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是由篆书演化来的,把小篆加以简化,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便于书写且速度更快。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同时派生出草书、楷书、行书各书体。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始于汉末,通行至现代。楷书是南北魏到晋唐最为流行的一种书体。为便于书写而删繁就简、规范统一的,是中国书法史上最初的规范化书体。
请问书法中,楷书与隶篆哪个技术含量高?
书法中,楷、隶、篆哪个技术含量高;那先说一下篆书的特点吧:篆书运笔缓慢,线条匀称,笔画简洁,笔调单纯,转折处多圆形略带方,起笔和收笔处稍粗,有逆笔回锋之意,小篆在秦时期已是成熟的字体。
隶书是由篆书演变而来的一种新书体,始于秦,兴于两汉。隶书特点是结构扁平紧密,左右舒展,横画呈“蚕头、燕尾”状;隶书的笔画转折由篆书的圆转变为了方折,但有的隶书的局部仍存篆意。
就楷书而言,点画精道,顿挫有致,结体工整规矩,从用笔上讲楷书完全具备篆、隶书的笔法,点画比篆隶更丰富,结构更加严谨;而且楷书又增加钓、挑、折、顿角等笔法。
隶书古拙遒劲多姿,楷书挺拨灵秀姸美,都是书法爱好者喜欢的书体。
谢谢:
功大于才,基本的基本功有了,但缺少悟,还没有找到书法的真谛!劝君不要急于求成,应慢条斯理,技到垂成?!本人只是业余爱好者,字不入流,但总觉如此!班门弄斧,见谅!
篆书讲究的是均匀,[_a***_]运笔,楷书有大楷,小楷,笔法结字各不相同。从技术层面来说,楷书笔法结字变化更多,门派也更多,篆书相对单一,所以我认为技术层面楷书更复杂一些
感谢您的邀请。
如果说篆书和楷书哪个技术含量更高,在这里我认为是楷书。
为什么这样说的,那我们就要从楷书和篆书的笔法和结构谈起。
先看篆书,篆书的笔法一般是藏锋起笔,中锋行笔,然后回锋收笔,用笔方法相对单一。而篆书笔画无外乎点,横,竖,横弯,直弯,上弧,下弧这几种。
楷书的笔法和结构就相对复杂的多了。
楷书又叫正楷,真书,正书,有隶书演化而来。其行笔一般以中锋为主,运笔时要注意提顿,藏露,方圆,快慢等要素。楷书笔画分为八种:点、横、竖、钩、挑、折、撇、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永字八法”。
楷书又分为“大楷”,“中楷”和“小楷”。大楷结构要密而无间且气魄雄伟,小楷结构要宽博有余,潇洒灵动。
以上可以看出楷书比之篆书,相对要复杂的多。
但如果有篆书的功底再去练习楷书就会容易的多,毕竟楷书运笔也是以中锋为主。
“楷书四大家”分别都指谁?
楷书四大家,分别是:
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赵体)。
特羡慕毛笔楷书写的好的人,朋友之前加入了书法协会,可羡慕了好一阵。
楷书四大家,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色彩,
1.欧体:欧的结构最平正。
2.颜体:颜字开阔、磅礴。
3.柳体:正所谓颜筋柳骨,要做骨感美人。
4.赵体:赵孟頫的楷书带有行书笔意,比较活泛。
四大家每个人都有精彩之处,我们学写的时候要写出自己的感觉,加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篆隶楷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篆隶楷书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