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悟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悟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滁州琅琊山上的悟字谁写的?
滁州琅琊山上的“悟”字是北宋时期的大书法家米芾所写。米芾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他的书法以行书和草书著称,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为“宋四家”。
米芾在滁州琅琊山游览时,看到山中景色优美,心有所悟,于是在一块巨石上写下了这个“悟”字,字体苍劲有力,气势磅礴,是米芾的代表作之一。后来,人们将这块巨石称为“悟石”,成为滁州琅琊山的一大景观。
四十多岁的人想写好字,该练什么字体?喜欢行书,直接练行吗,有哪些好的行书字帖值得推荐?
练字不比练武,练武需要从小开始,要有童子功。练字则对年龄并无特别要求,相反,年龄大阅历深,还可加深对书法的理解。
一般而言,练字还是应该从楷书开始。楷书笔法丰富,规律性强,学起来有迹可循,方便入门。
但若跳过楷书直接学行书,行不行呢?我觉得,可能也是可以的,不过学起来更难一点,毕竟是没有学会站就直接学跑了。
我倒是建议你,可以以行书为主进行练习,同时拿出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的时间学一学楷书,这样可更好地理解笔法。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收到这个问题,认真想了想。
第一个问题,四十多岁练什么字体?我觉得练什么字体都可以,喜欢什么字体就练什么字体,甚至练多种字体。不过在我五十岁打算学写字的时候,有位老前辈,一位算得上书法家的老先生建议我,如果想学出来,最好是学习篆隶。他所说的学出来,是指能在当今书坛有一席之地。
第二个问题,直接练行书可以吗?可以,中年人,只要不是文盲,以正确的方法,直接练习任何书体都是可以的。重点是方***确。
第三个问题,有哪些好的字帖?名帖很多,且有所排名,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天下第二祭侄文稿……找本中国书法史读读就会有介绍。但重要的是,所谓好,不是别人说好就是好,您可以多看一些历史上优秀的行书字帖,都尝试着练练,看看哪一位书家的字,更适合您学,更投您的脾气。然后再选定一家,苦练下去。
以上,是对您问题的回答,仅个人浅见,希望能帮到您。
四十不惑,四十岁的人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压力很大,不容易啊。我今年也是四十多了,也是从这两年开始又重新开始捡起了书法,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吧。
如果是真心的想写好字,那么我觉得楷书是必须要过的一道关卡,就是早晚要学的一种书体。既然早晚要学,那不妨一开始就学也省了后事。
楷书要学的话无非就是四大家“欧、颜、柳、赵”,自己去看看喜欢谁的就去学谁的,如果很喜欢行书的话,不妨学学赵孟頫的楷书,日后也直接学他的行书就好。
《妙严寺记》
赵孟頫的楷书一生也发展了几个阶段,学习赵孟頫的楷书尽量学其中晚期的楷书,这里推荐《妙严寺记》《昆山淮云院记》《胆巴碑》等。赵孟頫的楷书是真正的翰牍书体,就是古人的日常手写楷书,而且他的字帖都是墨迹版的,这一点对于我们学书法的人来说,是非常好的。
《昆山淮云院记》
《胆巴碑》
墨迹版的书法字帖,我们能够更好地分析古人的用笔之法,了解古人写字时候的笔势、使转的原貌,所以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说过:“半生师笔不师刀”,就是这个道理。赵孟頫的楷书本身就带有行书的笔意、笔势,通过学习赵氏的楷书,为日后学习行书打下一个好基础。
学习赵孟頫的楷书以后,可以直接学习赵孟頫的行书,赵孟頫的行书字帖非常的多,这里推荐几本:《洛神赋》、《秋声赋》、《秋兴赋》、《前后赤壁赋》、《与山巨源绝交书》等等。有了一定的行书基础之后,再上溯魏晋,去学习二王的行书。
古人说:“书不入晋,终归野道。”至于为何学书法必须要学二王的字,我个人的理解是,二王的书法是一个很大的体系,这个体系孕育出了各种各样的书体。就像是一个书法的孵化基地,通过学习二王的书法,最后加上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和审美情趣或者是融合其它的一些书体,然后形成自己的风格。
我也是四十岁后有时间才练硬笔字的,我认为先练楷书,临古帖,如欧阳询的《九成宫》。容易掌握字形结构和笔画,偶尔也玩玩隶书,如《曹全碑》。一年半后学行书比较容易上手,最近就在学《灵飞经》一个多月了。虽然笔法稚嫩,但是习字时间才一年半,希望以后会越来越好!附一年半后的作业。
首先要考虑练字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想在六十多岁成为书法家或在这个领域创造点成就,那么就从楷书一笔一画的练,打好基础,之后再练行书。如果单纯仅仅是想把字写的好看一点,可以直接练行书。从某种角度来说行书比楷书更容易引起习练者的兴趣。著名书法家田蕴章先生曾经说过,中老年人练习书法仅仅是为喜爱,不图名利,可以楷书行书一起练,我觉得挺有道理。
至于字帖,楷书还是选欧阳询的比较好,行书建议写赵孟頫的更好上手一些,无楷书基础直接临二王的有点难度。
一家之见,仅供参考。
零基础能练行书吗?临什么贴?
谢谢邀请!业余书法爱好者,平常都要为生计奔波基本都没多少时间练习,只能挑合适的帖临习,我特别喜欢草书刚开始临草书法帖,写的时间长了字越写越烂,后来不得已还得临习楷书或行书,先后临过《石鼓文》、《三希堂》、及文征明的字,感觉都不是很合意,后来买了本唐怀仁集王羲之字《大唐圣教序》练了一段时间感觉很好,书圣的字笔力遒劲、法度森严、灵动飘逸、字体优美,特别是笔锋在方寸之间腾挪跳跃可谓字字惊心,刚开始练习极为困难只能日积月累方能有所体会逐步提高,曾经看别人写书圣字极为相似的但根据我的经验这种情况只能是把原贴放大“摹”的不是临习和自己写出来的,因为书圣的字极难练,很难写的惟妙惟肖,唐代书法家孙过庭在《书谱》有“字在毫厘之间的论述”写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现,字的笔画都有约定成俗规矩长短一分之差字的结构就会变化,因此很难有人可以写出书圣的字,这就是《兰亭序》为什么是千古一绝的原因!前段时间看有讨论“如锥画沙”和“屋漏痕”,我理解“如锥画沙”特指写字时要聚豪成锋,如利刃在纸上划出痕迹只有这样笔画才有入木三分的感觉,“屋漏痕”是指行笔时的涩劲,不轻不重如水在墙壁上缓缓流动,只有这样毛笔中的墨汁才能均匀渗入宣纸中!(附图,我写的神逸二字,海蓝蓝网友给做的图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悟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悟行书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