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楷书字体草书书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楷书字体草书书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单字体就有行书,楷书,隶书,草书等,其他国家的文字也这样吗?
中国文字的起源,是来自于原始记事方法(如结绳记事),特别是契刻和图画 为文字的萌芽时期!最初只是为了实用的需要,慢慢有简单到复杂,文字就逐渐形成了。
相传仓颉造字:“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的兽,博***从美,合而为字”。这种抬头观象于天、低头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可见最初的字是象形字。再加上指事、会意、形声、***借和转注即“六书”,也可以说是六种造字方法!
其次行书、楷书、隶书、草书是四种书体,从现有考证看最早的文字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力推行“书同文”,在“大篆”的基础上推出规范的文字“小篆”,隶书始于秦,兴盛于汉代,晋唐的行书、楷书及草书。楷书是正步,行书是快走,草书是疾跑!从中国字的发展轨迹看,是遵循易辨、易学、易推广的原则!
最后说以下其他国家的文字也是这样的吗?其他国家的文字绝对不是这样的!世界上有的国家在古代也出现象形文字,可是都是昙花一现,没有延续下来。如埃及,玛雅等。只有中国文字从甲骨文到现在的简化字,一脉相承,有七八千年历史!所以说中国文字博大精深,是古老而奇特的艺术,是世界文字苑艺里的一朵奇葩!
中国文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用的简体字,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文字从甲骨文,到书法,到我们现在的形式,其中书法展现的形式时间最长,所以出现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各种各样的书法,楷书,行书等,其他国家月缺却不是这样,这就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
正书和楷书是一回事吗?为什么有的人对楷书的功夫很在意,而对隶书、篆书不在意?
00
书法教育家王庆国
刚刚 · 艺术领域创作者
正书,也叫楷书﹑真书。相传正书始于东汉王次仲,完备于三国魏锺繇。旧时指"经"﹑"史"一类的书。别于***﹑戏曲一类的"闲书"。亦称“楷书”、“正楷”、“真书”。明代张绅《书法通释》云:“古无‘真书’之称,后人谓之正书、楷书者,盖即隶书也(即隶楷),但自钟繇以后,二王变体,世人谓之‘真书’。为了端正草书的漫无准则和减省汉隶的波磔,由隶书发展演变而成。始于汉末,为魏晋通用至今的一种字体。笔画平整,形体方正, 故名。《宣和书谱》称:“在汉建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楷法。所谓楷法者,今之正书也。人既便之,世遂行焉。于是西汉之末,隶字石刻间染为正书。至三国锺繇,乃有《贺克捷表》, 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晋王羲之作《乐毅论》、《黄庭经》,一出于世,遂为今昔不赀之宝。”
正书的"正"有"正大"的含义:正者。规 则端正;大者,通行无碍。正书自古以来称为真 书、楷书,现在正书的含义已经扩大其外延, 包 含了篆、隶、楷三种书体。中书协举办的正书展楷书、隶书、篆书三种书体作品都可以投稿。因此楷书应属正书的一种不完全是一回事。
为什么有的人对楷书的功夫很在意,而对篆书和隶书不在意呢,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篆书和隶书已成为装饰性文字而不是实用性文字。比如:根据公文法规要求,制作公文时,标题须用2号宋体字,公文正文须用3号仿宋体字,公文正文中的层次用字就规定有楷体字和黑体字的使用。当然,这只是重视、在意楷书功夫的一个方面。
有的人在意楷书功夫的另一个方面,就是他们认为楷书是一切书体的基础,学会楷书后,再学其它书体就容易多了。我认为,说这些话的人是对学习书法者的误导。根据汉字演变和发展过程来看,楷书只是早于行书而晚于草书、隶书和篆书。各种书体之间都是有密切联系的。我认为:在学习楷书之前,应先了解一下汉字演变和发展史,先学学篆书、隶书和草书,然后再学习楷书。就当下来看,篆书和隶书虽然不是实用性的字体,但从书法文化和书法艺术的角度来说,从丰富用笔来说,对于这两种书体忽视不得,凡是学习书法之人,都应该重视篆书和隶书的学习。只有重视、在意篆书和隶书功夫,才能把草书、楷书和行书学好,使自己的书法水平提高到一个一个更高的高度。
以上是我个人之见,网友有不同观点可以发表评论,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编辑
谢邀!
"正书"是"楷书"的另外一种说法。包括"真书"同样是"楷书"的别名。
"正书"据说是东汉时期王次仲(有说是秦代)所创造的。
到了三国的魏国时代,由钟繇(读yáo,生于151年卒于230年,曹魏的著名书法家、政治家)所完善。
至于说有些书法爱好者喜欢正书,不太喜欢篆书。我觉得其一是正书的识别度更高;其二是正书的运笔似乎比篆书更有讲究;其三是篆书目前多出现在印章篆刻,正书多出现在书写中。
以上观点如有不妥之处,请指正。
我是画大卫,感谢您的关注。
谢邀。正书、楷书其实是一个意思。就是工整、规范的字(行书、草书……凡是草写的字除外),人们也叫它正楷。后来人们在印象中把具备“永”字八法的字认作唯一的正楷了。楷书在过去使用性较强。所以人们非常重视。草书尤其是大草,抒情性较强,不学草法的人很难认识。从过去到现在,不被多数人重视。只有高层次的人才研究它,欣赏它,狂热的喜爱它。章法的丰富,笔法的丰富,强烈的抒情性,都将使它发展成一门重要的观赏性艺术。隶书,篆书也有部分爱好者。这完全凭个人兴趣。在书法中并不排斥它。篆书练的人更少,是因为实用场合少,结构难把握,认识的人很少,要从头学起,难度太大。
个人认为,正书与楷书可以相提并论。心正,笔端,字的结构正,统称正书范围。真书,包括彖,隶,楷书体。所以,正书与真书,义喻相近。至于彖,隶书为什么当今社会学的人更少,因为这两类字体与实际生活中,关系不是很大。一是难认,二是书写的速度较慢,难于求之有更大的变化。
楷书:在现代人的理念中只是正书或印刷体,其实不然;“楷书一词有两种含义:一指具有法度可作楷模的书法作品,意即楷模之书;二指与篆,隶,草,行并立的书体,又叫正书,真书。
“楷书孕育于隶书之中,在隶书的影响下独立出来,成为中国汉字的最终定型形态,是汉字书写形式在长期演变发展中形成的一种最完善的字体”。
我们当今日常虽已不大实用篆,隶书,但作为创造审美的书法艺术性,仍是一重要追求,且:符合当今时代书法艺术价值和审美的高度统一。
书法可以直接先学草书,真的是因为草书比楷书出现的早吗?
学习书法可以先从草书开始,池可以从行书开始,纂隶楷行草书,都可以的,不分先后。学习书法,前阶段,主要学习书法的笔法为主,其后是字体结体的造型。草书的笔法运转规律与楷隶纂体的笔法,大致相同,没多大差异,遵循的笔法规律是一致的。几种书写体的结体造型字体符号不同而已,而结体规律也遵循的共同规律,只是变了变字的形态吧了。总之,人们不要把书法看的太神秘,了解认识书法的本质,就知与大自然规律,大自然的存在是相通的。找到了根,找到了源,书法问题就是一个顺其自然的问题。
这个问题到这,可以说已经是定论了,必须要学楷书而后再学草书。草书是很简单的一种书体,而楷书在众多书体中最难。由楷入草是为上策!!
道理如下:
(一)看看古人怎么说
唐代张敬玄《论书》曾说“初学书先学真书,此不失节也。若不先学真书,便学纵体,为宗主后,却学真体则难矣。”
所谓不失节也就是能把字的节点毫无遗漏的对应起来,否则草书的节点就无的放矢。
用启功的话说楷书和草书最大的共通处就是要过相同的“车站”,也就是节点,不知道楷书就不知道车站。
(二)从书体演变来看
如果从书体演变来说(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来草书和各种书体的关系,在几百年间,[_a***_]产生今草,楷书也对今草产生有很大影响。所以说学草书离不开楷书和章草。
结论不可以直接学草书,要有章草和楷书的功底。
现代人如果直接写草书而不学楷书,我个人完全能理解。
这是因为现代人都是从一笔一划开始学写字,并且已经消灭了文盲,满足了从认识字到写字的最底要求。
(古人的书写工具只有毛笔,楷书作为基础是为了识字、认字、写字的最底要求而已。)
而草书的用笔运笔方式古人有过总结,那就是跟篆隶字体相关,用毛笔作为日常书写工具的古人经验总不可不信吧。
问题也就简单了,喜欢写草书的人平时适当加强一点篆隶的练习,用来增强笔画的变化质感啰。
我们需要理解的是‘’篆隶行草楷‘’五体中,不但隐藏着各字体之间书写的‘’同与异‘’,而且还有人的天生适合(善长)书写问题,我们必须面对这个客观现象。
如绘画界的各流派中,涂鸦与线条构成就不是任何画家都善长的,也从来没有发生过各派别之间有人提出画的“像不像”观点与要求出现过……对了,针对“写实派”就会有“像不像”的要求产生,并且还是一个回避不了的要求!
如果认为书法是一个艺术的话,那就需要明白一个道理,‘’像不像‘’只是一个小学生要求,艺术可不是‘’像不像‘’这么简单啊!
最后,请看著名的抽象画家朱德群先生作品,画面中各种线条果断的运动交叉推动着,这种线条正是朱德群先生日常练习草书的功效,他已经把草书应用并溶化在了“西洋画”中……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首先感谢千里马兄的邀请。
学习书法楷书或者草书,先学谁其实都没关系,两种书体虽然看起来不同,相差很大,但其实里面还是有很多共同点的。
现代我们常说的草书其实就是“今草”,在“今草”之前还有一种草书叫“章草”,“章草”来源于汉隶,是隶书的草写之法。而今草是前人在章草的基础之上,演化产生的,据说是张芝的功劳,因此张芝也被称为“草圣”。
而楷书也是在隶书的基础之上演化出来的,现在出土的三国吴简已经证实,那时已经有非常接近楷书的书体出现,这个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位人物就是钟繇,传说是他创造了楷书,今天我们知道他只是当时一个集大成者。
钟繇与张芝几乎就是同时代的人,由此可见楷书与“今草”的出现时间也相差不多。
孙过庭《书谱》中说过:“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同草,殊非翰札。”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写草书如果不能兼具楷意,就会显得单调拘谨;而写楷书如果不掺入草意,那就会缺少“尺牍书”的流畅性。
孙过庭接着还说了:“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以使转为形质。”这句话告诉我们,楷书的基本要求是点画,点画的结构严谨方构成楷书,而书家的性情是由使转来体现的。而草书恰好相反,草书的形体是使转呼应之势体现出来的,而靠着点画来体现它的精神。
历史上的很多书家都是草书和楷书兼备的,例如狂草***张旭,据记载他的楷法森严,从现存他的楷书作品中可以看到,张旭的楷书写得是非常好的。
明代的文征明曾经说过:“真书血脉贯通,放之便是行草;行书动必有法,正文便是正楷,能书者要一以贯之。”
宋代欧阳修则是这样练字的:“单日写草书,双日***书,真书兼行,草书兼楷,十年不倦当得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楷书字体草书书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楷书字体草书书法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