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常见字体草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常见字体草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草书一般分为哪几种?
草书是中国书法发展到一定时期而产生的一种快速便捷书体。唐张怀瓘《书断》云:“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草书一般具有结构简省,笔画牵连,上下呼应连贯,笔意奔放等特点。草书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唐·怀素《自叙帖》(局部)
草书始于汉初,最初是隶书的草写,即为“草隶”,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章草”。有人说“章草”是汉章帝所创,得名于汉章帝命大臣杜度用这种字体写奏章。还有人说“章草”得名于汉元帝时的书法家史游用这种字体书写《急就草》。
“章草”在汉代十分普及,用笔结字还保留隶书的遗韵,字的最后一笔有波磔,字形扁方,结体简约,虽有牵丝映带,但字字独立。
也称小草,独草,是从章草演变而来的。到了汉未,出了个大书法家张芝,他脱去了“章草”中保留的隶书笔画行迹,上下字之间的笔势,往往牵连相通,偏旁相互***借,成为“今草”。可以说张芝乃“今草”之祖。从整体上看,今草虽偶有牵连,但大多字字独立;在用笔方面,完全去掉了章草中的波磔,结体由章草的扁方趋于长方。
也叫大草,连绵草。到了唐代,张旭、怀素,将“今草”字的放纵开张,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飞扬,这就产生了“狂草”。可以说张旭、怀素乃“狂草”之祖。狂草字中的连线和笔画并无多大的区别,打破了字独立的界线,往往几个字、甚至整行一笔写成。用笔更加自由,线条更具抽象性,从而更富有表现力。
王羲之《初月帖》(局部)
草书始于汉初。汉代著名的草书家有史游、杜度、崔瑗、张芝等,其中以张芝最富盛名,被后人称为“草圣”。他的代表作品有《八月帖》、《冠军帖》、《终年帖》、《今欲归帖》、《秋凉平善帖》等。
草书到了魏晋有了新的发展。由于今草的成熟,这一时期的草书大家由王羲之、王献之、索靖、陆机等,成就最大的是二王父子。王羲之的草书平淡冲和,典雅飘逸。传世草书以《十七帖》最为著名。王献之草书线条劲利,姿态潇洒,欹侧跌宕。著名作品有《鸭头丸帖》、《送梨帖》等。
草书分为章草、今草和狂草三种。
一、章草
章草名称的来历: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隶体,兼书之,汉俗简惰,渐以行之是也。″因《急就章》中有个"章"字,所以名称章草。
章草是隶书的快写、草化的结果。从出土资料上分析,始于民间。有的风格平和、有的风格谨严、有的风格豪放不拘。
章草的特征是字字独立不相连,字形扁方,仍有隶意。传世名作有史游《急就章》、索靖《出师表》、皇象《急就章》等章草作品。
(王羲之豹如帖)
二、今草
今草比章草书写更快捷洒脱。字的方形变为圆形,把波挑笔画改为收笔,字与字之间有牵丝连绵。呼应感强。
(王羲之十七帖)
三、狂草
草书一般分为三种,章草、今草、狂草。
章草、狂草出现于西汉末期,章草是隶书的快写,狂草是章草的简写,狂草的突出人物是张芝。
今草出现魏晋,突出人物是王羲之、王献之。
草书一般分为三种:章草、大草(也叫狂草)、小草(也称今草)。
章草是由隶书演变过来的,可以简单的看作是隶书的快写字体。其笔法带有隶意,结字取横式,最后一笔***用波捺笔,风格比较典雅朴实。
狂草是草书字体中最为放纵的一种,也称为“大草”,它是在今草的基础上将点画连绵书写,形成“一笔书”,在章法上与今草一脉相承,笔势相连而圆转,字形狂放多变。
图片:唐代 怀素《自叙帖》
小草也称为“今草”,开始于汉末,是对章草的革新。据传小草字体是东汉张芝所创,因此世称张芝为"草圣"。小草以王羲之的《十七帖》最为著名,是历代草书之绝品,对后世影响极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常见字体草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常见字体草书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