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欧字体行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欧字体行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欧体”是指谁的字体?
欧体指欧阳询书法。
唐代是一个极其推崇王羲之的时代,唐代书家可以说是群星璀璨,我们经常把晋唐二字放在一起说。欧阳询无疑是唐代乃至今天人们都时常挂在嘴边的书法大家。
欧楷结构严谨,用笔刚健。被称为楷书极则,也正因如此,习欧楷难度可以说是楷书中最难的。然而可喜的是,今天我们学欧的人很盛行,由此也可见欧体的魅力。
在学习欧体方法上,不能死临碑,最好参照他行书《卜商帖》《张翰思鲈帖》《梦奠帖》的用笔。因碑为刀刻,毕竟不同于毛笔。而欧的行书与楷书结构也是相通的。写欧不到位,容易把字写呆板,这时不妨临临褚遂良书法,以增其流动性。
欧字因其严谨,写小是优势,因越往大写,越难驾驭。喜欢要关注哦。
“欧体”是指唐朝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的欧阳询的书法。
欧阳询,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他是南梁征南大将军欧阳頠之孙,南陈左卫将军欧阳纥之子。
欧阳询与虞世南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书法于平正之中见险绝,号为“欧体”。欧阳询(欧体)又与唐朝颜真卿(颜体)、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赵体)合称为中国历史上的“楷书四大家”(不仅仅指唐代)。
欧阳询楷书写得好,是因为他学书法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有一次骑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晋代书法名家索靖所写的石碑。他观看了半天不肯走,刚走几步又忍不住再返回下马观赏,流连忘返,后来干脆铺上毡子坐下来反复揣摩,在碑旁一连揣摩了3天才离去。
欧阳询楷书代表作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欧阳询而且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在实践中总结出练书习字的八法,所撰《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系统总结了书法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形式技巧和美学要求,是后人学习书法理论的宝贵资料。
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欢迎书法同道关注“麓风轩”,一起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你好,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书法上的“欧体”是指欧阳询的字体,对应于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中的欧,欧体结构严谨,于平正中见险绝,被尊为“唐人楷书第一”,下面让我们一起仔细了解一下这位书法大家和他的书体,不足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欧阳询是初唐四大家之一,欧公代表作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皇甫诞碑》,并著有书法理论书籍《八诀》、《用笔论》等,是书法史上重要的人物,尤其是楷书的成就被后世极力推崇。
《九成宫醴泉铭》
欧楷指的就是唐初欧阳询的书法,该书法家是唐朝三大书法家之首,因其书法结构美观,端庄内敛,布局精巧,成为了楷书的代表。
欧阳询与颜真卿,柳公权和元朝赵孟頫号称中国楷书四大家。其代表作是《九成宫醴泉铭》,清朝黄自元,当代的田英章兄弟都是写欧楷的高手。
唐初欧阳询为代表的初唐一种书体。其领袖人物是太子率更令欧阳询。这种书体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群体行为。其书体特点是兼有南朝书法的姿媚与北朝魏碑的古拙雄强。书法极为瘦劲险峻。运笔虽然是成熟的唐楷特点,但又保留汉隶、魏碑特点。虚实强弱、快慢缓急的节奏感极为明显。最典型的书体代表是九成宫《醴泉铭》。
一个人的书法有发展阶段,一种书体也存在分期。例如《虞恭公》虽为欧阳询所书,但与《醴泉m》还是有较大差别或差距。
在陕西昭陵博物馆碑林里,有一批欧体书法碑石。
以我国目前欧体代表人物田蕴章、卢中南的书体而言,与九成宫《醴泉铭》还是有相当的差别。可见,正如田蕴章先生所说,以《醴泉铭》为代表的欧体书法的确是后世难以逾越的高峰。
欧阳询行书《千字文》第一句里的“黄”字,有一个点很特别,这是笔误还是巧妙安排?
谢谢千里马先生邀请!
这个我不是很懂,但既然抽到,就勉强说一说。
我自以为是地认为:颜篆欧隶——即颜真卿后期作品笔法是篆字的笔法,欧阳询的作品笔法是隶字笔法。
这个“黄”字的左边一点,和大多数书家的写法不同。
一般“黄”字下边的“八”字点,都是从右上逆锋顿笔再转笔往左下撇出,而欧阳询这个点是左上顺锋起笔往右下顿笔再往右上提笔,总体方向是和一般书写相反的。但左右两点的呼应,和一般写法是一致的,只不过欧阳询的写法(是左点收笔遥接右点尖锋起笔)连得实一点,一般写法连得更虚一点(是从空中穿过左点去连的)。
这和欧阳询的风格分不开,欧阳询是特别讲究结体紧固的。
同时,左点的起笔也看得出隶书起笔的动作。
想当然一答,供方家一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欧字体行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欧字体行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