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字体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行书字体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初学者学毛笔字可以从行书开始练吗?应该选谁的字帖练,请老师指点?
如果年轻,还是从楷書练起吧!鸟儿想飞,怎么也得先会在地上站立,学会展翅呀!任何楷书,都从点画,横竖开始,间架结构讲起,练字的笔道起止,从楷到行是盖房,从行到楷是画房子。得一步步来,从楷書练起。那么多行書作品,没有看头的,就是笔画没来由的,不耐看。写好字是目的,成什么家终是虚的,我是初学者,刚开始看什么贴都好,学一段时间后,才看出还是唐楷碑帖好!
行书我比较喜欢赵孟頫的,可以从他的楷书千字文临摹开始,学好了他的楷书再学他的行书就是水到渠成了。但老师们一说起厉害的书法家一般开篇就是“以二王为宗,上溯钟繇,下至各朝名家,融各家所长集于一体而自成一家。”总之要多学多摹,持之以恒,契而不舍。写进去走出来。墨尽三百缸,书道自然来。
初学者学毛笔字,最好从楷书开始。那么,为什么不提倡从行书开始呢?
这是因为行书太随意,缺乏相对楷书那样的比较规范的点画和结构。初学者又由于缺乏经验,所以不好找到规律,不好抓住特点。这样,写来写去,容易只抄帖字内容,难得笔法艺技,使结果事倍功半。
其次,楷书点画分立,形态安静,宜于把握。而行书点画相连,甚至含糊不清一笔带过,极易养成潦草轻率的书写习惯。人若起初不能安静心态,稳静用笔,日后想再学楷书、隶书和篆书,不仅沉不下心气,也难得庄重稳健之形神。
再者,行书是在草隶、隶变时期逐步形成,又在楷书初创时期和定型之后不断完善。因此,它与隶书之简洁,特别是与楷书点画书写之套路,有着紧密的关系。先学楷书之静穆和点画分别,再学行书之灵动和点画连贯,就会思路明晰,笔法不乱。
一句话,先学静,再求动,先知字之原貌,再晓字的形变。符合认识步骤,符合艺进情理,当属佳选!
这种想法我也有过,还真干过,不过是钢笔。以一个吃过亏的人的经历建议你,从篆隶入手,然后楷书,基本功练好后,再行书,草书,不急,有兴趣慢慢玩,没兴趣从哪里入手都没门。
学习毛笔字,很多朋友是因为受到好的书法作品的影响,尤其是见到一些行云流水、龙飞凤舞的佳作,恨不得自己立马就能成为书法高手。因为产生了这样的冲动,所以在没有老师的建议下,凭冲动就开始进行书法练习,无论草书行书,只要自己喜欢就可以。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进步极小,甚至根本没有进步,线条质量很差,要循序渐进:作为书法的入门练习,首先就得从毛笔字的规矩入手,也就是法度,这就需要要从经典端正的字帖中来。不建议一开始就练习草书行书,是因为这些作品体现了更多作者本人的情绪和风格,体现出来的手法并不具有广泛性,因此,从大家公认的正书(篆、隶、楷)经典字帖中进行练习,才能有章可循,并打下坚实的笔法基础。
如何评价黄庭坚的行书《松风阁诗》?
《松风阁诗帖》乃黄庭坚晚年力作,也是其最负盛名的行书作品。有说山谷道人见船夫荡桨始悟笔法,加之宋人尚意,正如此作——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如船夫摇桨用力状。下笔平和沉稳,变化含蓄,“横如千里阵云,竖似万岁枯藤”,意蕴高古。
松风阁在湖北省鄂州市以西的西山灵泉寺附近,是当年孙权讲武修文的地方。
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叫松涛而成韵,歌咏当时所看到的景物,表达对朋友的怀念。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晚年作品,风神洒荡,意蕴十足,堪称行书典范。
其结体有两个特点:
一是内紧外放,结构端紧不拘,运笔劲逸不纵。字的结构中宫紧密,撇捺四面开张,左荡右决,痛快淋漓。
二是欹侧多姿,力求险绝。其字如风枝雨叶,偃蹇横斜。欹侧本是王羲之行书的特点,黄山谷把这一特点进一步夸张,横画斜度以及撇捺向外伸展的幅度更大。
此帖布局十分精到,擒纵自如,浓纤刚柔,长笔遒劲,短画紧结,抑扬顿挫,呼应对比。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评价黄庭坚的行书《松风阁诗帖》,我们先大致对他有个了解,再来谈谈这幅作品:
黄庭坚,宋四家之一,早年受教于苏轼,受苏轼影响,诗风与苏轼颇为相似,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为“江西诗派”开山鼻祖。
有天黄庭坚与友人相约游玩,行至今天湖北鄂州西山灵泉寺,途径一凉亭,那里的风景美不胜收,当即便于友人商定在此露营过夜,看着松涛海浪,绵绵夜雨,黄庭坚当晚就写下了大气磅礴的七言古诗,这首诗的墨迹就是被后人评为他代表作之一的《松风阁诗帖》。后来《松风阁诗帖》经宋、元、明、清辗转流传,最后在清道光年间,由王家璧携带回鄂。
黄庭坚的书风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他融各家所长,合为己用。这一阶段,他自称为元祐间书。他中年时期,因喜爱苏轼,还模仿过苏轼“偃笔”作书,还有单钩执笔法,那个时期的书风多笔画肥厚,字形偏扁。
如下图,《糟姜帖》(又称《承惠帖》),纸本行书,28.9×37.6cm,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本文所要讨论的《松风阁诗帖》就是黄庭坚晚年的作品,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此贴纵32.8厘米 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笔法
这幅作品笔法上时有变化,黄庭坚***用颜真卿的笔意,但将颜字的短笔延长,长波大撇放射出去,显得苍劲有力。起笔处欲右先左,收笔处回锋藏颖。“今”“年”这两个字就很典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字体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字体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