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结发同心小篆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结发同心小篆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这几个篆刻是什么字,这章是谁的?
印文释读:篆书“游于艺”——邓尔雅篆于绿绮园中 ,岁在丙申孟秋。
【作者简介】
邓尔正(1883-1954)原名名溥,后更名万岁,字季雨,号尔雅,别署宠恩,以号行。广东东莞人,生于江西。壮年留学日本,归国后久居广州,晚年居香港。富收藏,擅金石考 订,与甥容庚、婿黄般若常切磋。善诗词,书法清新明快,画亦见功力,对文字训诂学颇下功夫。
篆刻宗法黄牧甫,印文融古籀和秦、汉、六朝文字于一体,刀法生辣犀利,布局善虚实变化,是黟山派在岭南的继承者。
著有《文字源流》、《邓斋笔记》、《艺觚草稿》、《绿绮园诗集》、《集唐宋诗联》、《聊斋索引》、《篆刻卮言》、《印雅》、《邓斋印谱》等。
谢谢悟空邀请。接题后已有六位同仁作答,他们与我鉴定的结果是一个答案,而且对邓尔雅这个篆刻家的生平及艺术特点都作了教科书式的介绍,已经很完美。这个问题恕我不再费此笔墨了。谢谢
同学习、互交流、共进步!
谢邀。
上图朱文印:游于艺;
边款:邓尔雅篆于绿绮园,中岁在丙申孟秋。
未及考证,以进一步探究真伪。如果是提问君的家藏,所得甚幸。
邓溥霖(1883-1954年),字季雨,号尔雅。书画作品多以号落款,所以以邓尔雅闻名于世。邓尔雅先生擅长篆刻,工善书画,是“南社”诗人,但主要还是以治印驰名海内外。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与潘达微等创办《时报画报》、《赏奇画报》,可算得上早期艺术“报人”。著有《绿绮园诗集》、《文字源流》等,后人汇编了《邓尔雅篆刻集》。
邓尔雅先生家学深厚,精通“小学”(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其父邓蓉镜,与篆刻名家黄牧甫交往甚密,邓尔雅先生也自称为黄牧甫***。虽然他未得黄牧甫亲炙,但艺术成就尚能与黄牧甫抗衡仲伯,源于深厚的文字学和书法底子。
邓尔雅先生之所以在篆刻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与他追求艺术的主张休戚相关:
上追甲金石,旁及陶瓦砖,三代同风气,印人所以传。
原西泠印社社长沙孟海在《沙村印话》对邓尔雅治印有此评价:
谢谢你的邀请。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千千千里马。你提问的篆文是孔子的一句话“游于艺”。这是谁的印章,真难于知晓。
看了朋友的回答说是广东人邓尔雅,真不知道有这么厉害的一位大学者篆刻家。
不过据介绍,他的外甥是现代文字学家容庚先生,那就非常景仰邓尔雅先生了。
我看了他的印,确实功底深厚,印文的书法取自三国时代吴国的碑刻《天发神谶碑》,这个碑刻作于天玺元年(276)是篆书系统风格独特的一个碑刻。对后世影响很大。清代篆刻家吴熙载就学习过这个碑。现代篆刻家齐白石也是学习这个碑的。
邓尔正学习取法《天发神谶碑》是一种慧眼。
这个印布局疏密合理空间错落,字的大小也错落有致,突出了一个“游”字和“艺”字,足见主人在一方印语之中,寄托的人生感慨与欢乐是非常丰富的。
不过,边款的“丙申之秋”这个干支纪年,与文章介绍有很大矛盾。
据前面楼主朋友介绍,邓尔雅的生卒是(1883-1954),但是,1954年的农历干支是甲午年,丙申是1956年。
而上一个丙申年是1896年,邓尔雅先生应该只有13岁多,还不到14岁。真是邓尔正13岁的篆刻,那就非常宝贵了。因为,只有13岁的一个孩子,能够这么用心与艺术,而且章法安排如此周密,实在是有一些艺术天赋的。这枚印章足足陪伴他走过了42年的漫长人生,这就是一个奇迹。
妻是什么意思?
指男子的配偶:妻子。妻室(指妻子)。妻小(妻子和儿女)。可以组的词有:未婚妻、半路夫妻、糟糠之妻、夫妻、与妻书、妻子、三妻四妾、贤妻良母、鬼妻、娇妻、梅妻鹤子、前妻、糟糠之妻不下堂、露水夫妻、结发夫妻、一夫一妻制、杀妻求将、封妻荫子、聘妻、正妻、发妻、夫妻本是同林鸟、夫妻店、庶妻、妻离子散。
1. 妻是指一个女性与男性结婚后的法定配偶。
2. 妻一词源于古代汉语,表示婚姻中的女性角色,通常是指一个女性与一个男性通过婚姻关系相互承认和承担责任。
3. 妻在社会和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她不仅是丈夫的伴侣和家庭的支持者,还承担着照顾家庭和子女的责任。
妻也是家庭的组成部分,她的存在对于家庭的稳定和和谐起着重要的作用。
妻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妻,妇与夫齐者也。——《说文》
妻,读音 qī ,〈名〉会意。小篆字形从女,从屮,从又。“屮”象家具形,又是手。合起来象女子手拿家具从事劳动的形象。本义:男子的正式配偶。
妻,即为妻子,古代也就是三媒六聘娶来的正妻,在夫家宗祠家谱有名字的。非正式谦虚的称呼糟糠,贱内。今天的意义的妻就是法定名义上的妻子。夫,即为丈夫,经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三书六礼结婚的男人就是丈夫了!如今肯定也是在民政局领过证的男人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好在哪里?如何赏析这个作品?
说一句俗不可耐的话。
因为《祭侄文稿》脱离了书法中的一切,比如法度,比如结构,比如布局,纯粹是随意而放,随心而收。
《兰亭序》也是如此,后人通传王羲之醒后也曾写复过《兰亭序》可惜均不如一开始大醉之后的肆意挥洒。
那怕你不懂书法,在这个勾横涂抹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到作者的愤怒、纷乱、和悲伤。开始几个字还好,可是越写越迸发,写到后来,挣脱了一切束缚,已经不是在秀书法,而仅仅是写字。
还原到了起点。
而这些字的背后,却是汪洋的情感。
颜真卿只想把愤慨写出来,而不是把书法写出来,所以这一幅字契合了书法中的最高境界。
天人合一。
现在看起来什么“手中有笔心中无笔”、“物我两忘”、“无我之意”都是烂大街的梗,但梗虽然烂,可是能碰到这个梗的书法家古住今来不会超过5个人。而现代社会那些除了会写字以外诗词文赋都不会的终其三生三世也摸不到。
听说过临《兰亭序》的,可小可几乎没有听过临《祭侄文稿》的,因为临不出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结发同心小篆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结发同心小篆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