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正草书书法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正草书书法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良心”两个字,在书法中用什么书体写好看?
“良心”,可以***用真草篆隶不同书体来写,都能写出好看的作品来!下面就来一起欣赏:
1、王羲之作品
分别出自《晋 · 王羲之 · 二谢帖》、《晋 · 王羲之 · 丧乱帖》
2、王献之草书作品
分别出自《晋 · 王献之 · 玄度帖》、《晋 · 王献之 · 天宝帖》
好看与否在于书法水平的境界如何。以前有人就说过这样的话,真正的书法家怎么写,笔下都是好字,不会写字和不懂书法的人,怎么写都写不出规范美观的书法来。
不过要想写好“良心”这两个字,还是有些讲究的,毕竟这两个字涉及到道德问题,所以要选择比较端庄优雅稳正的字。最好不能***取过度狂、怪、野、俗风格的字来写。比如***取这类风格的书法来写 ,虽然这两个字粗看还是满带劲的,但毕竟水分太多,严重影影响了点画线条的形质,就是虚大于实之质,难免让人感觉不舒服或感觉不好。
就我个人来说,本身就比较喜欢端庄大方、质朴浑厚,遒健妍媚一路的书法,对这样的作品总感觉不怎么好。
就集字创作【良心】这两个字的书法作品来看,同样在选字要慎重,要有所选择,否则会出现字品和人品不高之嫌疑,也许有些“智子疑邻”,但还是应当有所考虑。
古代有这样一句话:“邑名胜母,曾子不入;水名盗泉,仲尼不饮。丑其名也。” 是说曾参坐车到了眼前的巷子,但因为这个巷子名字叫胜母,他觉得这个名字不好所以就没进去,掉转车头走了。这是一个与传统文化有关的问题,小事不小。
良 liang (郎、廊)
【字形】
【构造】象形字。甲骨文像古代穴居两侧有 进出廊道之形。金文加出台阶。篆文稍讹并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良。 【本义】《说文・富部》:“良,善也。从富省 亡声。”析形是就纂文所作的附会,所释为引申义。本义当为进出的廊道。
写书法,书写内容与书体及书风是有很大关系的。
比如,《祭侄文稿》如果用楷书书写,一笔一画,一板一眼,又如何能表达出颜真卿国恨家仇的悲愤之情?
又如《九成宫》,这样一件严肃的作品,如果以草书书写,如何能表现***的威严?如果那样,欧阳询怕早已人头不保。
“良心”二字,表现的是一种正能量,我认为只适合以楷书书写,如此方能表现其“正”。
先看楷书之祖钟繇的“良心”,古朴而富有异趣:
再看王献之的“良心”,秀美而挺拨:
谢谢:
人们常说:做人,做事要有良心;“良心”是呼唤人们心灵深处如何为人处事,如何明白道理,“良心”是思想感情,道德良知的体现。
“良心"两个字,不易用潦草马虎的书体写,做人做事明明白白,规规矩矩,对得起“良心”,对得起大家。
要用庄重,挺拔,豪迈,大气风格的书体来写;见意:當首荐隶书较好,楷书也不错。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俗话说,人要有良心!
谢谢好友邀请!
俗话还说,人在做,天在看,如果做了缺德之事,坏良心之事,会遭报应的!
关于“良心”两个字在书法中用什么书体好看,我的观点是:用隶书和行书写最好看。因为篆书和草书不便被人认,楷书又缺少动感。
用隶书写出来的“良心”二字,那才叫有良心!
上图为隶书“良”字,拙朴厚重,正大气象。棒棒哒!
上图的隶书“心”字,取法汉碑,隶法极为谨严,点画变化多端,
主笔突出,甚是庄重,可学之!
对联书法,你喜欢哪种字体(篆书、隶书、楷书、魏碑、行书、草书)?哪种书体更好看?
对联书法,看见很多,最喜欢的字体当属魏碑体,其次是行书还有楷体。
草书因为会有些字因为笔画是一笔带过,难以辨认,会觉得太深奥难懂,只能欣赏到流云似水的笔画,要是在朋友面前读起来,会因看不懂字而比较难堪或者尴尬。
对联写出来是给大家读或欣赏的,要能一看就清清楚楚的,就是平常的老百姓也能认得字或看懂,所以一般以魏碑体和行书比较多见,也受人喜欢,不需要去琢磨就能知其义,得其体。
在篆书、隶书、楷书、魏碑、行书、草书的书体中,我认为行书这种书体更好看。
行书的特色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有行云流水,书写快捷,飘逸易识的特点。行书不仅实用,而且也很有艺术性,其结构、笔法自然形成一套规律。行书的这种特色和艺术素质,吸引了许多书法爱好者。同时,行书比较容易学,掌握也快,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个性。因此,我比较喜欢行书。
春联是置于厅堂,书房,门前,梁柱之上的左右字数相等切分上下的文学书法作品。
至于使用什么样的字体来表现这种形式?除草书以外。篆书,隶书,楷书,行书,魏碑等都可以。
为什么草书不适合写对联或春联?
因为草书是书写者个人情绪和心境的一种特殊情感的艺术表达。几乎和内容无关。
张贴出来的对联不能使读者费劲去猜,弄不好会把内容歪曲曲解。另外,草书体作品不是适合所有的场合使用。
如中国的墓志铭无计其数,只有一个是用行书写的。出土以后。使后人大感费解。这么严肃悲哀的事情,怎么会用这样活泼的字体写?给人以草率的感觉。
而对联或春联的特点。是给别人看的使用者的意愿表达,这是其一。其二,对联或春联,使用的场合,环境,位置,内容的不同,对于使用的书体,也有一定的特殊要求。如殿堂,祠堂,内室,白事,适宜使用篆书,楷书,隶书,魏碑等看上去比较严肃的字体。而用于节日,庆祝,喜事的对联或春联,适宜使用行书,或行草。看上去比较活泼的字体。
总之。对联或春联的书写字体。要由具体的场合和内容来决定。不能由书写者自由为之。
我是喜欢用颜体行书来书写对联或春联,也曾尝试用楷书或魏碑书写对联,但无论用何字体,都必须用大楷或大号斗笔写大字做榜书。
写对联或春联,忌用小笔和细线条写的小鼻子小眼的对联,讲究用大笔、蘸浓墨、写大字,力图写出厚重的气势,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力,达到笔力遒劲,醒目壮重之美。
写对联或春联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与中国书法血肉相连的姊妹艺术,是书法这一高雅艺术贴近民众,走入寻常百姓家的重要载体。所以写对联和春联,最好选择楷书,写出的字端庄、规矩、易懂,便于各阶层的人们欣赏。
写对联除了注意选择书体的好看外,一定要注意书写用纸选择。除参加一般书展可用白宣纸外,参加庆典.,庆寿,写春联等喜庆活动时,必须用红纸书写。
以下为本人写的春联。
回答:写对联所用书法(篆书、隶书、楷书、魏碑、行书、草书)只要字写的好,哪种书体也有人喜欢,赞赏。书体没有,哪种书体比哪种书体,更好看,只有喜欢欣赏的不同,各有所好,我喜欢隶书对联。谢谢!
哪位老师,推荐一下比较好的行草字帖,或草书入门字帖?
既然这么问了,说明楷书基础已然打好,但是问题需要修正,你应该想问行书和草书,而非行草。既是为了入门,那就纯粹些,时而行书时而草书并不利于你的学习。
看到不少人推荐一堆名家字帖,殊不知有些并不适合入门,一上来就学《书谱》没几个能写好,书法要讲究循序渐进。以下来自《书道拍案惊奇》推荐的行书和草书入门字帖(行一草二),仅供参考。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这是被历代公认的行书入门最佳范本,虽然是碑刻,上面的字的确来源于王羲之。碑字由怀仁借内府所藏王羲之真迹,历时25年集募而成,故为世所重。
碑文选自王羲之各帖,功夫深的人会发现,如知、趣、或等字皆取自《兰亭序》。由于怀仁对于书学的深厚造诣和严谨态度,致使此碑点画气势、起落转侧,纤微克肖,充分地体现了王书的特点与韵味,达到了位置天然、章法秩理、平和简静的境界。且勒石、镌刻皆当时高手,故此册成为历代书家学习王字的最佳范本。
刘熙载《书概》评曰:“《怀仁集圣教序》古雅有渊致。”康有为则赞曰“位置天然,章法秩理”,尽管有“结体无别构,偏旁多***借”之疵,但微疵不足以伤其大雅,在王氏书迹流传稀少的情况下,此册弥足珍贵。
王羲之《十七帖》
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迹遗失,现传世《十七帖》是刻本。唐宋以来,《十七帖》一直作为学习草书的无上范本,被书家奉为“书中龙象”。它在草书中的地位可以相当于行书中的《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
唐蔡希综《法书论》说:“晋世右军,特出不群,颖悟斯道,乃除繁就省,创立制度,谓之新草,今传《十七帖》是也。”南宋朱熹说:“玩其笔意,从容衍裕,而气象超然,不与法缚,不求法脱,其所谓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者。”
行书字帖首选当是《怀仁集王圣教序》这帖是学行书者必学之帖,历代书法有成就者皆对此帖钟爱有加,[_a***_]不辍。然后《兰亭集序》;颜真卿的《争座位稿》《祭侄稿》。米芾的《蜀素帖》《苕溪诗帖》。如果行书有一定功底,也可临些赵孟頫的诸如《前后赤壁赋》《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等小行书。
草书首选当是王羲之《十七帖》,孙过庭《书谱》,智永《真草千字文》。若是对草书特喜爱,有一定功底,可学怀素狂草《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等。窃以为,狂草三大家:怀素、黄庭坚、王铎。黄庭坚的《诸上座帖》《李太白忆旧游》;王铎的狂草书帖较多,可酌选几本。
这些书帖是我所临书帖的大部分,当然还有其他一些书家书帖。不过这些字帖也足够临几年的时间了!
我推荐王羲之十七帖。先看帖,不要急着临帖,多看几遍,这个帖子到底好在哪里。从字的大小,提按,长短,正侧,疏密,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维妙的变化。呼应关系,断连等等。然后再临帖。我也是正在学习阶段。再者圣教序必临。个见。
谢谢邀请
题主要求推荐一些好的行、草字帖,(行、草名帖浩若烟海)我尝试着向你介绍几种。
行书我推荐《陆柬之文赋》,它具有行楷的显著特点,用笔谨慎含蓄,行笔充实圆润,筋骨内藏,不激不励,上通二王,下延赵、董,是陆柬之晚年的得意之作,是学习行、草书不可跨过优秀范本。
草书学习的优秀范本当属王羲之的草书集字《圣教序碑》,此碑笔法流畅庄重,方圆兼用,体势开阔,轻重悬妙并巧用隶法,很值得学习。另外,象孙过庭的《书谱》,张旭的书帖及宋四家的书帖都是很的范本,不管是哪位名家的帖,若选定了,就一定要坚持临下去,且忌朝秦暮楚,频繁换帖,否则将一事无成!
陆柬之《文赋》
王羲之《圣教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正草书书法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正草书书法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