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建元小篆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建元小篆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三大上古宝印?
石洛侯印。西汉金印,高1.8厘米,边长2.4厘米,传为山东省日照市出土,1959年张少铭先生捐赠,现藏国家博物馆。此印为汉官印,龟纽,白文篆书“石洛侯印”四字。《汉官旧仪》卷上:“丞相、列侯、将军金印,紫煱绶,中二千石、二千石银印青煱绶,皆龟纽。”此印为汉武帝时期标准官印,这枚印纠正了《汉书》中记载“原洛侯敢”的错误,印证了《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年表》中“石洛侯敢(敬)”的正确。石洛侯是城阳顷王子,名叫“刘敬”或“刘敢”,元狞元年四月戊寅封。此印印文略带秦篆特点,结体方中带圆,印文书法精湛,为汉印之精品。
滇王之印。西汉金印,1955年到1960年在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现藏国家博物馆。此印高1.8厘米、边长2.3厘米、重89.5克,黄金铸成,蛇钮,印钮与印身为分铸后焊接而成,印面凿刻篆书“滇王之印”4字。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公元前109年,滇王降汉,汉武帝在滇国地区设置益州郡,赐滇王王印,使其继续统领滇民。金印的出土,证实了这一历史事实。
和硕醇亲王宝。清代金印,1956年溥任先生捐赠,现藏国家博物馆。此印通高12.2厘米、长11.6厘米、宽11.6厘米,重6800克(13.6斤)。龟钮,龙首龟身龙尾,方印,金质。印文为篆体中的“芝英篆”,阳文满汉文“和硕醇亲王宝”。此印为道光帝第七子奕譞于同治三年被赐以“加亲王衔”时所铸,其子载沣世袭亲王,载沣子溥仪即宣统皇帝,此印为溥仪弟溥任先生所捐。
西汉货币比例?
西汉时期主要流通两种货币,即半两钱和五铢钱,西汉半两钱按重量可分为八铢半两、五分钱、四铢半两、三铢半两钱4种,其中轻薄而方孔较大的五分钱和建元三铢钱俗称为榆荚半两,更小者仅有人手指肚大小,称作袖珍半两;五铢钱按铸造者不同可分为三官五铢、赤仄五铢、郡国五铢等。
而在钱币书法和形式上,西汉半两、五铢钱的钱文字体皆为汉代篆书或稍向隶书过渡的西汉古隶,铸造精美的半两、五铢钱,钱文之书体遒劲,笔道屈曲秀美,堪称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西汉钱币字体又有许多种分类,如钱文旋读,文字错铸,五铢钱之“五”字亦有直笔五、曲笔五等形式。所谓旋读,就是文字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排列于钱币方孔周围,如“半两”两字旋读,则表现为两字一正一倒分列在方孔两侧。
关于西汉货币的铸币量,史书明确记载,汉武帝铸造三官五铢后,每年的铸钱量都很大,从武帝元狩五年至平帝元始五年的123年间,国家共铸钱280亿枚,西汉桓谭在《新论》中记载当时国库与皇室年收入竟多达123亿钱。如此大的铸币量是怎么铸造出来的呢?西汉时期普遍使用了一种全新的范铸方法——叠范法。叠范法是我国古代冶炼史上的伟***明,以往的范铸钱币都是用陶、石、铁等材质作钱范,一范只有一层,内有钱币型腔与铜液的流道。叠范则是将原先的钱范上上下下叠放在一起,形成一个高起的台状范,从顶部浇口浇入铜液,铜液就会由上到下依次流入不同层叠的型腔中,从而达到一次浇铸后铸造钱币的数量是原来的好几倍,大大提高了铸钱效率。
西汉钱币的收藏
汉半两、五铢钱因铸造量大,历史悠久,种类亦多,价值高低不一,故颇受收藏者青睐。秦、汉半两绝大多数为青铜质地,但在湖南等地也曾发现过西汉铁半两。从两个时代半两钱钱型来看,其不同点也较为明显,因此鉴别和给半两钱断代较为容易。如汉代半两钱较之秦半两的钱型更小更轻薄,面部不如秦半两那么外凸,钱文的凸出程度也不如秦半两。基于以上这些特征,轻薄的汉半两的市场价普遍也比厚重的秦半两的市场价格更加便宜。西汉建元三铢钱因铸造仅有一年时间,所以存世量较少,但也不失为由汉代半两钱过渡到五铢钱的见证,有其一定的历史价值。五铢钱存世较多,在市场中大多成罐交易,有些甚至凝结成一大坨,上面覆盖有土质的死锈,而彼此不易分开。但也不乏有单枚的美品即可卖出高价者,尤其是钱币文字秀美而锈***人者,极受追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建元小篆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建元小篆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