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楷书又称真书或什么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楷书又称真书或什么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楷书又称真书、正书,正书之祖是钟繇。这句话对不对?
楷书,又称:真书、正书。
正书之祖是钟繇。这句话对。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钟繇,是三国时期杰出的书法家。他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了结体与用笔之法,创制了楷书。其书法作品有“五表”“六帖”“三碑”。“五表”指《宣示表》《荐季直表》《贺捷表》《调元表》《力命表》。“六帖”指《墓田丙台》《昨疏还示帖》《白骑帖》《常患帖》《雪寒帖》《长风帖》。“三碑”是《汉乙瑛置百石率史碑》《魏上尊号碑》《受禅碑》。钟繇,擅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小楷)的发展,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书上的楷书是什么字体?
宋体字是比较常用的一种字体,体形四方,左右平整,笔画均匀,结构严谨,看上去非常美观。在软笔书法中,类似于欧体楷书。
宋体字比较实用,比如,我们印刷的书籍,不管用多大号的字,基本都是用宋体。同时在宋体的基础上,还派生出了一种体,叫仿宋体,和宋体类似,只是较宋体略微有点艺术性。
隶书算不算正楷?
我们现在都说学习书法要从楷书开始,甚至有时候辨别一个人的书法水平,也总要以其书写楷书的功底作为一个很重要的评判标准。但我们大部分人所谓的“楷书”,还是以“唐楷”形式进行划定的。楷书”这个名称,历史上主要有三个意思
01、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某一时代的规范字而言,所以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篆书、隶书乃至草书都可以称之为楷书,有其具有法度,可作为楷式、模范的书法的意思。卫恒《四体书势》说:“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这里是指八分(隶书)为楷。又说:“伯英下笔必为楷”,则是指草书为楷。清代刘熙载《艺概》中说:“楷无定名,不独正书当之。汉北海敬王睦善史书,世以为楷,是大篆可谓楷也。”这是称大篆为楷。
02隶书。东汉末年蔡瑁《劝学篇》:“上谷次仲,初变古形”。《晋书·卫恒传》:“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王愔《古今文字志目》:“王次仲始以古书方广少波势;建初中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楷模。”张怀瓘《书断·八分》:“八分已减小篆之半,隶又减八分之半,然可云子似父,不可云父似子,故知隶不能生八分矣。本谓之楷书,楷者,法也,式也,模也。”清刘熙载《艺概》:“‘卫恒言王次仲始作楷法’,指八分也。”这里将隶书专指楷书。
03则是指正楷字,即指我们现在意义上的楷书。“楷书”一词作为汉字的重要字体名称,较早见于王献之的外甥羊欣的《***古来能书人名》:“(韦)诞字仲将,京兆人,善楷书,汉魏宫馆宝器,皆是诞手写。”韦诞是三国魏时著名书法家。启功也说:“楷这一形容词当作独立书体的专名,则是晋代以后的事。”这种说法和羊欣提出楷书概念的时间基本相符。
楷书在历史上开始称为“真书”、“正书”。宋以后,“楷书”就成为我们所说的楷书的专称了,并一直沿用至今。从楷书初始被称做“真书”、“正书”就可以看出,这种书体方正端齐,有别于长纵形的小篆和横扁形的隶书(八分),是为正体,可做楷式,且多用于题勒、刻石、碑铭诸类,是极为正式的,又都是给人看的,所以楷书更注重供人欣赏,孙过庭高度概括为“隶欲精而密”,给人点画精致、结构严密,体式雍和的享受。
从上述名称可以看出,楷书是一种规范的、端正的、成熟的书体。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楷书又称真书或什么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楷书又称真书或什么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