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身体健康书法字体楷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身体健康书法字体楷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田蕴章先生的楷书,大家觉得怎么样?
我觉得田蕴章老师的欧体非常好,格调上头文人的风骨,我很多年前从他的每日一题每日一字中获益良多。虽然我不是主攻欧体,但其中让我扫除了学书路上的很多疑惑!非常感谢田老师,希望他身体健康!
书法可以养生吗?
书法是一种高雅的养生之道。历来受到世代文人雅士所推崇。“凡欲法书,秉其精,贯其气,赋其形,运其势,寄其情,会其神,道其宗,衡阴阳,化五行,谓之书”。
古代先贤们在作书过程中,非常讲究“心手达情”。对其书法作品的鉴赏、品评,无不是从具象的点画、线条、结体、章法等形式中,窥其筋骨、血脉、精气,再上升至意、神的精神境界。这无不体现了书法与人的修为,修养的密切关系。揭示了形意一体的养生观念。
书法研习中的养生功能,最直观地体现在静与动的完美结合之中。
全神贯注去杂念,静心调息以散怀。清代著名书法理论家、书法家包世臣有诗云“全身精力到毫端,定气先将两足安,悟入鵝群行水势,方知五指力齐难。”形象、生动、准确地描述了书者的状态。其作书时,要求心情放松,或正立,或端坐,亦悬臂,亦悬肘,亦枕腕,皆取其适宜力矩、支点,务使气运通畅,把握力度,做到贯穿一气,身心通泰。这整个地就是一“练功”的运动状态。
《黄帝内经》指出“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俱,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清康熙帝作为长寿君主,一生酷爱书法。“朕所及明季之与我之耆旧,善于书法者俱长寿,而身强健。”
现代科学研究揭示,人们在审美过程中产生的感觉即精神愉悦,可以促进身体分泌有利健康的激素,调节血液流量与兴奋神经细胞等,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
由此可见,学习书法,持之以恒,既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性情。又能强身健体,养生益寿的好方法。
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之一。源远流长的中国书法艺术,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古往今来,书法家多长寿。据初步统计,中国历史上有生卒年代可考的著名书画家152名,其中有109名活到70岁,享年80至90岁者亦不乏其人。著名的欧、颜、柳、赵四大书法家也都年逾古稀,欧阳询享年85岁,颜真卿寿至76岁(被逼迫自.杀),柳公权高寿至88岁,赵盂照活到68岁。再如隋代智永活了近百岁;唐代虞世南89岁;五代杨凝式82岁;明代文征明90岁,黄宗羲86岁,董其昌82岁;近代吴昌硕83岁,齐白石94岁;现代书家张宗祥84岁,郭沫若90岁,张大千84岁,黄宾虹93岁,沈尹默88岁,林散之87岁,孙墨佛年逾百岁。我国历代能查出生卒年代的皇帝209人,其中活过80岁的仅4人。有趣的是,这4位皇帝都爱好书法。他们是梁武帝萧衍活了86岁,唐代女皇武则天活了82岁,宋高宗赵构活了81岁,清乾隆活了89岁。书法为什么能长寿?是个值得研究探讨的课题。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供参考。
书法是一种高雅的养生之道。历来受到世代文人雅士所推崇。“凡欲法书,秉其精,贯其气,赋其形,运其势,寄其情,会其神,道其宗,衡阴阳,化五行,谓之书”。
古代先贤们在作书过程中,非常讲究“心手达情”。对其书法作品的鉴赏、品评,无不是从具象的点画、线条、结体、章法等形式中,窥其筋骨、血脉、精气,再上升至意、神的精神境界。这无不体现了书法与人的修为,修养的密切关系。揭示了形意一体的养生观念。
书法研习中的养生功能,最直观地体现在静与动的完美结合之中。
全神贯注去杂念,静心调息以散怀。清代著名书法理论家、书法家包世臣有诗云“全身精力到毫端,定气先将两足安,悟入鵝群行水势,方知五指力齐难。”形象、生动、准确地描述了书者的状态。其作书时,要求心情放松,或正立,或端坐,亦悬臂,亦悬肘,亦枕腕,皆取其适宜力矩、支点,务使气运通畅,把握力度,做到贯穿一气,身心通泰。这整个地就是一“练功”的运动状态。
《黄帝内经》指出“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俱,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清康熙帝作为长寿君主,一生酷爱书法。“朕所及明季之与我之耆旧,善于书法者俱长寿,而身强健。”
现代科学研究揭示,人们在审美过程中产生的感觉即精神愉悦,可以促进身体分泌有利健康的激素,调节血液流量与兴奋神经细胞等,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
由此可见,学习书法,持之以恒,既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性情。又能强身健体,养生益寿的好方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身体健康书法字体楷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身体健康书法字体楷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