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小篆字体庚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小篆字体庚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供奉的繁体字?
供奉繁体字是:供奉
奉fèng
〈动〉
(1)(会意。小篆字形,从手,从収({gǒng},双手),最上面像一串玉或树盖子。是用手捧物的意思。本义:两手恭敬地捧着。后作“捧”)
(2)同本义 [hold in both hands with respect]
(3)又如:奉书;奉地图;奉手(捧握长者之手)
(4)恭敬地接受 [receive with respect]
莫离的繁体字怎么写?
莫離。
“离”,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lí,最早见于金文中。“离”的基本含义为相距,隔开,如距离;引申含义为分开,分别,如分离、离别。
“离”,初见于金文中,本义为捕鸟,后来又在《说文》中发现,“离”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
熬的部首和水有关?
有关,
形声字。从火,敖声,读为áo。本义为干煎或干炒。《说文》:“熬,干煎也。”《周礼·地官·舍人》:“丧纪,共饭米、熬谷。” (有丧事时,供给放在死者口中的米和置于棺侧用的干炒过的谷物)引申指用微火慢煮,由慢煮引申为忍耐、勉力支撑。“熬”还指 一种把菜放在水里煮至烂熟的烹饪方法,读作āo,如“熬***”、“熬排骨”。早期文字“火”居右下;小篆则成上“敖”、下“火”,或作上“敖”(声)、下“麦” (义);隶楷文字由小篆演变而来,写作“熬”。
熬的部首和火有关
熬心
[ āo xīn ]
基本解释
(方)(形)心里不舒畅;烦闷:这事太让人~了。
详细解释
方言。郁结于心。鲍昌 《庚子风云》第一部第十二章:“ 张德成 提起这几十年的熬心事儿,又勾起来 王成德 对于洋人和二毛子的强烈仇恨。”
张迁碑十大特点?
——唐亮
一、《张迁碑》简介
《张迁碑》,全称《汉故城长荡阴令君表颂》,亦称《张迁表颂》。明初出土,,先置于乐平州学,建国初移置于山东东平县***院内,1965年再迁至泰安岱庙,后又能移至贶殿东郎之历代碑刻展室内。是碑刻于东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二月,纵317厘米,横107厘米。凡15行,行42字。
有碑额书“汉故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12字,书体意在篆隶之间又能有意曲屈,似汉印之缪篆。12字分两行而无列,布局紧密大小错落,浑然一体,或挪让、或盘曲、或长短、刚健有力,实为额中之妙品。碑主人张迁,字公方,陈留己吾(今河南宁陵境内)人,曾任城(今河南洛阳市西北)长,迁荡阴(今河南汤阴县)令。故吏韦萌等为追念其功德,刊石立表以纪之。碑阴三列,上两列各19行,下列3行,刻有捐钱人题名和钱数。最早著录此帮的是明都穆《金薤琳琅》。清初顾炎武《金石文字记》疑其为后为摹刻。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刻碑书风朴茂端直,非***不能为,再加上自然剥落的痕迹,更非人为,帮为原刻。1973年出圭的《鲜于璜碑》与此碑风格相近,而《鲜于璜碑》早《张迁碑》21年,二者均为汉隶中方笔之典型。
《张迁碑》流行的有明拓本、清拓本、影印本和翻刻本。明拓本为最早版本,而又以其第八行“东里润色”四字完好的故宫博物院藏本为最佳称“东里润色”本。
二、《张迁碑》用笔以方为主,是汉隶中方笔的典型代表。其笔画厚重质朴,骨力劲健,再加上篆籀笔意的运用,使其古拙中有一股雄秀之气。其结体常于平稳中见奇崛,静中寓动,错综而富于变化。初看此碑似有笨拙之感然细细咀嚼,则会领略出其体态变化多端、疏密得体、错落有致、方圆兼备的在巧拙之妙。特别是碑阴之字,似不经意,但其意态上的雄健高古之气尤为明显。明代孙退谷《庚子销夏记》评其书云:“书法方整尔雅,汉石中不多见者。”清郭沿先则称此碑为“是碑为冠”(《芳坚馆题跋》)。
下面将具体从用宅和结体上阐述《张迁碑》高古、朴拙的风格特点。
一、《张迁砷》的用笔特点
《张迁砷》用宅以方为主,然它的方中寓圆之趣,又是其他汉碑所不及的。其行宅涩劲,富于篆意而又不失灵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小篆字体庚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小篆字体庚子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