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从字体草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从字体草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分别产生的时间?
1、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2、金文之始,实在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距今约3300年。
3、小篆又称秦篆,是秦统一后经过丞相李斯整理的一种通行书体,距今约2200多年。
4、根据出土简牍,隶书始创于秦朝,传说程邈作隶,距今约2200年。
5、楷书的产生,紧扣汉隶的规矩法度,而追求形体美的进一步发展,约形成于汉末、三国时期,距今约1900多年。
6、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距今约2000多年。
7、行书出现的时间大约同八分楷法差不多,在汉末即有雏形,距今2000多年,直至晋朝王羲之的出现,才使之盛行起来。
我国汉字字体演变的顺序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甲骨文出现在商朝,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因为考古发现那时绝大多数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因此称之为甲骨文。
金文产生于殷商到秦朝统一之前,主要是浇铸在青铜器上,因此也称为钟鼎文。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文字统一为小篆(因为金文又称大篆),统一后的小篆更均整美观,也便于书写。
小篆字体很漂亮,但书写起来较麻烦,于是到汉代,便产生了隶书并不断发展成熟,更易于书写了。
草书中的“草”,含有草率之意,最初的草书是章草,出现于汉末,由隶书演变而来,是隶书的快速书写方法,后来进一步发展为今草,最后到狂草。
楷书最接近于今天所用的字体,传说是三国时期钟繇整理加工而成,经过两晋到唐代,楷书发展到顶峰,出现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一批楷书高手。
行书介于草书与蒋书之间,多数人认为出现在魏晋时期(因为它应在草书和楷书之后),其最繁荣时期是东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就是东晋王羲之的代表作。相对而言,行书最为实用,书写比楷书便利,又不像草书那样难以辨认,因此行书至今仍是普遍受欢迎最常用的字体。
毛笔草书上不认识的字,应该向什么人请教最方便?
毛笔草书上有不认识的字,这是一普遍的问题,一幅草书作品,很少有人全部认识,除非是能背诵过的名诗、名词、名句,在心目中逐一一感悟、参照方可有所认识,否则,很难想象到是什么字。
草书是最具夸张一种书写手法,很多的笔画加以简化;草书点画独立的笔画很少、变型不规则的笔画多,但草书有法则,看似狂而不乱,
对草书上不认识的字,向什么人请教,当然是请教写草书的本人、或爱好写草书的人,或大家、或***,但他们都不在跟前又没辙了,还是靠自已去努力吧,多学习,多练习,把草书的偏旁符号铭记于心,书学有成,方事办功倍,所以,最靠普、最方便的是自已。
想认识草书字体,要熟练草法,首先学习一些入门基础法帖,如王羲之《草诀歌》,巜草书入门》,《怎样写草书》等等,只要勤学苦练,融汇贯通,大事成矣。
毛笔草书上不认识的字,应该向什么人请教最方便?
首先说说我的理解,你可能是一名草书爱好者,对草书有一定的认识,平时看到毛笔草书作品无论古今雅俗,你都愿意花点时间好好看看,揣摩其中的点画线条架构章法等等。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慢慢增加对毛笔草书的认识。是的,我也是这样做的。
有很多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字,特别是刚开始的时候,生字特多。怎么办?
1、借助网络查草书。
这是一种比较靠谱的方式。适用于作品内容属于知名诗词歌赋,或著名碑贴等等。这些内容可以在网络上查到。
举个例子,毛笔草书作品内容是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那么就简单了,把整首诗记熟了,逐字对照毛笔草书作品,就可以了解该作品中每一个草字是对应哪一个汉字。然后每个字与草书词典对照,再比比看该草书的特点是与哪位古人相似。这样就了解了更多一点毛笔草书了。
2、平时多看古人的作品。
比如王羲之的《十七贴》,孙过庭的《书谱》,怀素的《自叙帖》等等,这些名篇一般附有正楷汉字对照,适合在学习中提高对毛笔草书的了解认识。
3、在非常喜欢毛笔草书的前提下,可以买一本《实用草书字汇》。
每天反复临写学习,***以时日,可以相对比较好的了解认识毛笔草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从字体草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从字体草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