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字体从哪里学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行书字体从哪里学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行书入门先学谁?
行书入门可先学集王圣教序。唐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是学习行书的经典字帖。此帖看似平气中正,其实在书法中诸多审美元素都体现在作品里。如结字的开合,点画的方圆,行笔的气韵、结体的疏密等等。因此,学习行书入门,最好先着手临习集圣教序。
练字可以马上从行书开始吗?
可以,以什么书入门都是可行的。
重要任务有两点:
1、领悟书法基本门道,打好书法基础。譬如掌握笔法、章法、墨法、字法等等。
2、提高对书法的鉴赏能力,知道怎样是好字,怎样写好字。
楷书是基本功,但是你想抄近路,从行书开始也可以。因为我们平时写字就是“行书"的,只不过不注意章法,要像模像样地练行书,就必定要按章法练,才能有成效有进步。
首先临贴。临贴是必不可少的步骤。我十分欣赏军海老师的书法,看他写字就是一种享受。我拜他为师,仔细看、仔细揣摩、仔细练,反复练。对他的笔法、间架、布局、字结烂熟于心了才有进步。
拜师只能拜一人,不可“取百家之长"。因为书法与写文章一样,千人有千面,各人有各人的风格。如果来个“大杂烩",心无定数,练出来的行书也就“百家姓"了。
拜师当徒弟,但总有出师之日。因为书法这东西,你不可能摸仿得和师傅的一模一样、以***乱真,之后的路还要自已走,形成自已的风格、自已的东西。
学习各种书体都是可以直接学,不光是行书了,但是,中国的文字是很有讲究的,各种书体的书写都寄于楷书之上,笔画写到哪个位置需要粗一点或者细一些,这些都是要参考一下楷书,学习好楷书再去学习其他书体会更好一些!
练习书法,必须从楷书开始,因为楷书是汉字的基础,也最见基本功,特别是初学书法的人。书法是由笔法、结字、章法构成的,而楷书对这三项要求非常严谨,书写速度慢,不能有连丝笔划,不能有丝毫马虎,否则就会影响书法的艺一效果。
练字可以马上从行书开始吗?
当然可以,但是并不建议如此。按照你练字的目的不同可以选择从楷书或隶书开始为好。因为:
一、书法有云:“楷如立、行如走、草如奔”
“楷如立、行如走、草如奔”这是宋四大家之一的苏轼对楷书、行书、草书三种字体的形象比喻。是将书法拟人化,把楷书比作婴儿先学站立,待站稳后再学走路,当走路没有问题时就可奔跑起来了。
这是成长的一个过程,练字也是如此,若站立都不稳谈何能走好,因此,练字从楷书开始,按照科学的学习方法先笔画、再偏旁、再结构、再章法布局等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看似在磨刀其实不误砍柴工,如此往往事半功倍。
二、有意识通过练字在书法上得以发展的,可以从隶书开始
上面有说到从楷书开始练习,其目的是要达到“先入规范,建立基础”,但是从楷书开始练习不如从隶书入手容易。
1、隶书是楷书字体的先导
行书的形成时代和主要载体?
行书的形成时代是西晋,主要载体是纸张。
行书的称谓最早见于西晋卫恒《四体绝书》,但产生约在东汉中后期。汉代时期汉字书体是隶书,文书官吏们日常书写体也是隶书,记账、写信、起草文书等。任何书体的产生不是偶然的,一定是在长期的书写实践中慢慢变化而来,行书也不例外。书吏们的日常记录、信件往来等,书写的速度较快,甚至草率写就,笔画就有了映带连接,本是隶书的字体结构逐渐发生变异,形成一种新的书体,最初叫做“行狎书”。
唐代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张怀瓘在《书断·行书》中给出了定义:“行书者。后汉刘德升所造也。既正书之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帮谓之行书。”
张怀瓘是参照楷书 (正书)的形态给出的定义,事实上,行书产生的时间早于楷书。行书易书写、易辨认,有与其他书体亲近的特点,尤其不能太草,太草就不易辨认了,所以孙过庭《书谱》说:“趋势变适时。行书为要”
于是当代书坛就有了“行草书”的称谓,在古代是没有的,这也是发展的结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字体从哪里学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字体从哪里学到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