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国展行书落款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国展行书落款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书法落款用什么体?
落款的字体应该较主文稍小。
1、按传统惯例,由于篆隶楷为静态,行草为主动态,落款所用的字体。即隶不用篆、楷不用隶。
2、如大小篆为主文,就用隶书、章草落款;以隶书魏碑为主文,就用行楷、草书落款;以楷书为主文,则用行书落款,这就叫“文古款今”或“文正款活”。
3、从整体来看,用行书落款较为普遍,无论主文是哪种字体皆可适用。
4、落款的字体应较主文稍小,若与主文字体大小一致,则有喧宾夺主之感,若偏小又觉小气。
关于书法落款,个人有两点看法
第一,按照篆、隶、楷、行、草的顺序,排在后面的字体,可以作为前面字体为正文的落款,即"文古款今"之原则
第二,如果觉得第一点麻烦,那么,落款用行书即可,个人认为,行书可以作为绝大多数书法作品的落款
书法作品落款的字体,一是要考虑字体产生的先后顺序,二是要考虑正文与款识的动静协调。
一、字体顺序
书法作品落款的字体,要晚于正文的字体。比如正文是甲骨文、小篆,款识以楷书、隶书为宜。又比如隶书作品,款识以行书为宜。
而如果正文是草书,款识决不可用篆书或隶书,否则让人觉得主次颠倒了。
二、动静协调
如果正文是甲骨文、小篆,款识用狂草,则由于静与动相差太大,就不协调。
又如正文是楷书,款识可以用行书,行书原是楷书的流动写法,这样通篇比较和谐。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对于书法作品落款(不是书法落款)用什么书体的问题,我谈谈自己的看法,仅题主和各位书友供参考。
上图为吴昌硕的篆书作品,落款用的是行书书体。
篆书书法作品落款,宜用章草和行书,用今草落款也可以。不宜用隶书和楷书落款。这叫有静有动。
隶书书法作品落款,最好用章草。如果书法创作者不善章草,用今草和行书落款亦可。隶书作品不宜用篆书和楷书。
上图为张继的隶书作品,落款为地地道道的章草。
草书书法作品落款,宜用今草、行书,不宜用篆书、隶书、楷书。
在书法创作中,每张作品都会涉及到落款的问题,落款用什么字体好,主要还是取决于正文内容的字体,纵观古今作品,也有大致的规律可寻。
一、正文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那么落款多***用行书,偶尔也有楷书。
二、正文是隶书。那么落款多为行书,偶尔也有楷书。
三、正文是行书,落款基本为行书。
四、正文是章草、大草、小草。落款字体较多,章草、小草、行书都经常用到。
五、正文是楷书。落款则多为行书或楷书。
综上所述,隶书和篆书字体基本不会出现在落款中,其他字体都会经常用到。更多的时候还是要根据作品本身的风格特点及艺术家自己专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落款字体。
落款图片内容怎么写?
1、书法落款,不单是尾部,是包含了作者在书法作品中除正文内容以外的所有书写内容。落款包括:正文内容的出处、赠送对象、创作缘由、创作时间、作者姓名、字号等。
2、落款的字体,一般是隶不用篆,楷不用隶,行草不用楷书。落款。一般是"文古款今""文正款活"。正文是甲骨文、金文、大小篆,落款就用篆书、章草、楷、行书;正文若是隶书、楷书、魏碑,落款可用楷书或行书;在实际运用最多的落款字体还是行书,既易识别,又显活泼。
3、如果正文的最后一行只有2-3个字,落款直接在下面写,不要转行另起一行写,不要画蛇添足。
4、盖印不要贪多,合适最好,古人作品的印章大多不是自己盖的,是流传导致。盖章数量一定要慎重,不要盖得又多又杂,喧宾夺主。
5、接正文落款的两排小字左边,不要超过正文的宽度。
6、落款中的年、月,公历农历不能混写。题款时如落书写地点,用雅称而不用俗称。农历天不写“年”。
7、横幅或斗方正文在上的,其下面的落款宽度不要超过上面正文的宽度。
8、已经落款盖印,款后不可再署上款赠人,再署就失敬。
9、上款有人名的,上款上端不可盖闲章,压在人名头上。一来失礼,二来破坏画面。
10、对于横幅作品,一般只落下款而不落上款。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国展行书落款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国展行书落款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