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代草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唐代草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草书历史悠久,唐朝时期的草书代表人物是谁?
草书的代表人物是怀素和张旭。张旭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有“张颠”的雅称。后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其笔法,也以草书得名,并称“颠张醉素”(或“颠张狂素”)。
一、张旭
张旭(685年?—759年?),字伯高,一字季明,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代书法家,擅长草书,喜欢饮酒,世称“张颠”,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又与贺知章等人并称“饮中八仙”,其草书则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三绝”。
二、怀素
怀素(737-799年),俗姓钱,字藏真,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怀素草书,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书法率意颠逸,千变万化,法度具备
草书可分为哪三类?
草书有章草、今草、狂草。
章草,是篆书演进到隶书阶段相应派生出来的一种书体,它属于草书由胚胎时期逐渐走向规范化过程中的一种体段,是早期的草书,始于秦汉年间。与“今草”的区别主要是保留隶书笔法的形迹,上下字独立而基本不连写。
今草亦称“小草”,始于汉末。今草是一种在继承章草的基础上,适应隶书向楷、行体发展趋势和形体上的变化,进一步省减了章草的点划波磔,成为更加自由便略的草体。
狂草,出现于唐代,属于草书最放纵的一种,笔势相连而圆转,字形狂放多变,在今草的基础上将点画连绵书写,形成“一笔书”,在章法上与今草一脉相承。
草书三大种类
【导读】狂草即大草。怀素的《小草千字文》与《大草千字文》,不仅是字大字小之别,更主要的是大草比小草更加纵逸奔放。大草用笔流畅跌宕、笔势驰聚,字与字多连绵,即使不是笔笔连续,却也笔断意连、一气呵成。其运动感与节奏感都极强,有震撼人们心灵的力量。
草书的种类:随着书体的演进,草书可以分为章草(隶草)、今草(小草)、狂草(大草)三类。
1、章草
关于草书的起源有种种说法,但一致认为它与隶书同时产生,工整地楷写即为隶书,急
速地草写即为章草,这一点可从《居延汉简》中得到印证。章草主要特点是字形扁方,取横势,结体简约,虽有牵引钩连,但字字独立,并且兼取。
篆隶,特别是横画、捺画、右钩仍保持隶书“雁尾”笔法,字取横势,字与字连接不多,是规矩和简约兼得。
2、今草(小草)
今草是从章草衍进而成的。它与章草的不同处是:章草还保留着隶书的“尾巴”,而今草已完全去掉隶书的“雁尾”笔法,结体也由扁方趋于长方,横势改为纵势,字与字之间也偶相连续,打破了章草每个字不相连续的规矩。汉张芝是最早的今草书家,又是狂草的创始者。今草发展到二王时已达到完全成熟的境地,特点就是 “流而畅”与“简而动”。
3、草(大草)
唐代怀素草书千字文的特点?
唐代怀素草书千字文有以下三大特点:
第一,此帖书法体势放纵,富于变化,凸显怀素狂草风貌,因此也被称为“大草千字文”。用笔变化,有方有圆,有中锋有侧锋,有提有按,有起有伏;用墨有变化。虽是石刻,但从飞白处看,有浓有重,有干有枯,有润有燥,有渴有湿;章法有变化,有轻有重,有紧有松,有急有缓,有密有疏。情绪有变化,前恭后放,前紧后松。特别是后半部分情绪激昂,任意挥洒。大字放大,长画拉长,极具抒情。
第二,狂放不失规矩。纵逸奔腾的气势近似张旭,但用笔以中锋圆转为主,圆浑洒脱,通篇一气呵成,虽奇异跌宕,但不失规矩。
第三,意境佳妙。笔势飞动,常现神来之笔,引人入胜,沉入妙境。明王世贞评此帖:“此千字文行书,刻石关中,虽时有讹笔,而道逸飞动,往往妙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代草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代草书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