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是由什么演变成的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草书是由什么演变成的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五大书体出现时间?
书法艺术的世界里,评价一个书者有这样一句话:五体皆能。
很多不了解书法的人不太明白这里的“五体”指的是哪五体,今天就“五体”来给大家一一道来。
“五体”,指的是书法里的五种书体,分别是: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学过历史通识课的都知道中国传统书法的演变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从甲骨文开始,经秦汉,历唐宋,一直到元明清现。
草书、行书、楷书、隶书四种字体哪一种是其余三种的起源?
隶书是四种字体的起源。
根据从汉字的演变过程来看,汉字的变化已经有6000多年的历史,其中以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为主,隶书排在其他三种字体之前,这说明隶书是其他三种字体的起源。
隶书产生于秦代,盛行于汉代;楷书,也被称为“真书”和“正书”,起源于汉代晚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成熟于唐代,至今一直沿用至今;草书是秦隶的草化、连笔而成。行书是楷书的速写体,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
草书由张草发展到今草 相传于东汉时期的书法家是谁?
东汉时的草书家索靖。
索靖是东汉著名书法家张芝姐姐的外孙,书法上无疑受张芝的影响很深。他以善写草书知名于当时,尤精章草(章草是隶书草化后的字体)。公元303年,河间王举兵犯洛阳,拜靖为游击将军,领秦、雍、凉三州兵,讨伐叛逆。不幸,被伤而卒,年六十五岁。死后追赠“司空”,封安乐亭侯。
汉字演变过程的时间?
汉字演变经过七个阶段:
1、甲骨文(商及商之前):甲骨文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文字系统之一。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完整的文字体系。在已发现的4500多甲骨文单字中,目前已能认出近2000字。
2、金文(周):与甲骨文同期,青铜器上铸造的文字称为金文或钟鼎文,西周时期的《散氏盘》、《毛公鼎》具备很高的史料和艺术价值。
3、小篆(秦):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李斯在大篆和六国古文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和整理,制定出了小篆作为秦朝的标准书写字体,统一了中国的文字。小篆呈长方形,笔画圆润流畅。——从甲骨文到小篆,汉字经历了从象形文字到表意文字的发展过程,字形逐步脱离事物的具体形象。这一时期的汉字称为古文字。
4、隶书(汉):到汉代,隶书取代小篆成为主要书体。隶书的出现,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成为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5、楷书(汉末):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6、草书(汉末):《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7、行书(汉末):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而楷书是文字符号,实用性高且见功夫;相比较而言,草书则是艺术性高,但是实用性显得相对不足。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商) → 金文(周) → 小篆(秦) → 隶书(汉) → 楷书(魏晋) → 行书,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七体。
1、甲骨文:商朝时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从商朝开始的。
2、金文:是商周时代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又称钟鼎文。金文有粗而宽的笔画,点画圆浑,金文比甲骨文更规范。
3、大篆:西周晚期,金文形体趋向线条化,笔画比较整齐、匀称。
4、小篆:李斯按照秦国的文字标准,对汉字进行整理简化,在全国推行,这种新字体叫小篆。
5、隶书:篆书笔画圆转。符号性显然大加强。小篆文字规范了,但书写不方便,民间流行一种更简单的字体,叫隶书。
6、楷书:汉朝后期,隶书又演变为楷书。字形结没有什么变化,书写更为简便。
7、草书:草书特征是笔画连带、结体简约、字形奔放。
8、行书: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比楷书简便,且比草书易辨认。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是由什么演变成的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是由什么演变成的字体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