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霍字的小篆字体是什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霍字的小篆字体是什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hu0是什么汉字?
答:活[huó]
活(读音huó)是汉字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说文》中的小篆文字中。《说文解字》认为“活”字的本义是指水流声。后引申出活动、生动、生计、工作之义。后又由活动也引申为生存之义。
说文解字
《卷十一》《水部》 古活切水流声。
从水𠯑声。𣴠,或从𦕾。
说文解字注流声也。
“huo”,(轻声)喝。
huō 有:吙、秴、豁、攉……;
huó 有:趏、和、姡、活、……;
huǒ 有:火、伙、钬、夥……;
huò 有:沎、货、或、获……。
1. 伙 huo,huǒ 同伴,一同做事的人:同伙儿。◎ 集体所办的饭食:伙食。包伙。◎ 旧指店员:店伙。伙计...
2.火huǒ。汉语常用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指物体燃烧时产生的光焰,后引申为产生光焰的爆炸或射击、怒气、中医学上的燥热之气、热烈的、红色的等含义。
3.还有惑、获、霍、或、货、祸、豁、耠、嚯、钬、劐、镬、藿等。
魏字由来?
魏国(前11世纪-前661年)西周初年周成王分封的诸侯国,首任国君失载。册封地于今山西芮城县北,国君为姬姓魏氏。公元前661年(晋献公十六年),魏国被晋献公攻灭,封给毕国后裔毕万(战国时魏国国君先祖,毕国始祖是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魏国最初国土为现在山西芮城县和陕西大荔县一带。“魏”是“大”的意思(《史记》:“魏,大名也。”服虔:“魏,喻巍巍高大也。”)在晋献公的时候晋国曾经有过一次规模比较大的兼并战。周惠王十七年(前661年),魏国为晋国灭亡。 晋献公灭魏后,以魏地赐给毕万作为***邑,于是毕万就改氏为魏(这就有点像商鞅一样以封地为氏)---是晋国魏氏的由来。毕万之孙因跟随公子重耳流亡有功,被封为大夫,称魏武子。前445年的三家分晋***中,魏氏自立为诸侯,建立魏国。这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战国七雄中的魏国。
读过《史记》的人,一定会对书中那些姓魏的杰出人物,印象深刻。姓魏的人,在漫长的春秋和魏国时代,一直都是举足轻重的出色人物,而他们,正是后来魏姓人的祖先。魏,岂不是一个显赫而光彩,足以傲视群伦的姓氏?
“魏”,普通话读音为wèi,最早见于秦国小篆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魏”的基本含义为古代宫门上的楼台,如魏阙;引申含义为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北部、陕西省东部、山西省西南部和河北省南部等地。
在日常生活中,“魏”字常表示中国历史上的三国之一。
“魏”,最早见于秦国小篆时代,最终简化成“魏”字。
魏姓出自姬姓。商末周文王占领隗姓魏国之地,封其亲属于魏国,这是姬姓魏国的始封之地。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毕公高于毕,在今陕西咸阳北,是为毕国。迁封魏国于山西芮城东北的魏城。
春秋时,毕公高的后裔毕万辅佐晋献公,于公元前661年灭了姬姓的耿、霍、魏等小国,晋献公封毕万于魏地,建立另一个姬姓魏国。公元前445年传至十二世孙魏斯,于三家分晋***自立为诸侯,即魏文侯,建立了强大的魏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再传三世到魏王***,于公元前225年被秦始皇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姬姓魏氏有3100年历史,史称魏姓正宗。
魏姓,晋国六卿之一,是当代中国人口排名第44位姓氏,在宋版《百家姓》排行第30位。魏姓起源于西周初年周成王分封的姬姓伯爵诸侯国魏国,册封地于今山西芮城县北。后魏国被晋国消灭,封给大夫毕万,后人以邑为氏,尊毕万为得姓始祖。
截至2013年,魏姓人口大约占中国人口的0.45%,总人口大约有570万。主要集中于河南、四川、河北三省,大约占魏姓总人口的28%。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霍字的小篆字体是什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霍字的小篆字体是什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