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为什么草书要用繁体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为什么草书要用繁体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书法一定要用繁体?
不一定都要使用繁体。
1.临摹古典字帖本身就是从繁体开始,在临帖过程中也就逐渐养成写繁体字的习惯。
3.还有绝小一部分作品,在50到60年代之间出现过简体字书法作品,线条一样非常好,也同样是好作品,具体书家名字确实忘记了。
首先,没有规定书法一定要用繁体。
我说一下,为什么现在很多书法作品用繁体。一是简体字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而经过历史沉淀的古贴字都是繁体的,书法家在学习的时候也是学的繁体字,所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养成习惯了;二是因为繁体字笔画多,练过书法的人都知道,在书法里写简体字比写好繁体字安排章法更难,一副书法作品里,往往败笔都产生在笔画比较少的字上;三是不可否认,很多学习书法的人,为了显的与众不同,故意写繁体字。
我觉得书法作品,无论用繁体还是简体,只要是一副赏心悦目的作品,就是好作品。在练习书法的时候没必要非要用繁体。
为什么书法一定要用繁体字
中国汉字经历了几个大的演变过程,是由简到繁,又由繁到简,为什么这样演变呢?首先我们知道推动中国书法演变的主要因素是实用,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都是遵循着实用这个规律发展演变的,但同时又受到载体和书写工具的制约和影响。在古代,书写是很重要且又比较繁重的工作,所以古人很智慧地把象形文字用高度的符号化加以改变,这一过程经历了四百多年,后人称之为“隶变”,隶书在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就广泛使用了,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所推行的标注化文字,但是,秦国除了在正式公文上使用小篆,一般通信往来都是使用隶书作为书写文字。
现在,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科技的时代,书写也不再是必须的工作,书法的纯艺术化在不断地上升,对书法美的欣赏成为书法发展的基本要素,书法承载着历史,学习书法可以沿着书法这一发展脉络看到灿烂的中国文化,中国汉字的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汉字从两汉、魏晋以来的演变和发展,已经形成完美的文字符号,汉字的结构也就是我们称之为繁体字经历了将近两千年的风风雨雨,依然遵循着他的书写方式,充分证明汉字的结构的完美的特性,所以,只有用繁体字才能表现出中国书法美的特性!
这不是在开历史的倒车,一个能够使用好繁体字的书法创作者,至少是能够较好的使用简体字进行日常表达的。而如果以书法艺术家,或者更为专业的要求来要求作品的书写者,则需要他能够同时使用好两种文字,已及更多的文字学学问。
之所以使用繁体字进行书法创作,是因为繁体字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先人几千年智慧与思想的结晶,是我们民族的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是文明的瑰宝。而对它最好的继承与保护,就是学习与使用,保持它的生命力,使它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继续呼吸吐纳,而不是死气沉沉的待在阴暗的故纸堆与旧时光里。书法作为完全以文字为表现元素的一门极富中国特色的艺术,自然就成为了继承文字,包括繁体字的主力军,对于这一文化遗产的保护,在拿起毛笔的那一刻,就已经有了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任重道远。
在一些情况下,同一个字义繁体比简体字构型更为复杂,拥有的线条也更多(旧文字中实际上还有更多的异体字。),这样就赋予了书法表现时更丰富的原材料,在不同的书写环境下,能够提供给书家更多的字形,更有利于书法创作出丰富的面貌。
在书法的学习中,不可能逃离经典碑帖的临摹,在不断地临习中,我们会积累一些古人用繁体字创作的优秀字形,往往都具有强烈,精彩的视觉效果,而如果想要创造出与之类似的视觉效果,用类似的字形构造,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许多人的作品中,都能够明显的看到古人的构型书写经验对创作者的深刻影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为什么草书要用繁体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为什么草书要用繁体字体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