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楷书的字体演化顺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楷书的字体演化顺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书法的演变过程?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从最开始的象形文字或图画文字,渐渐出现甲骨文、金文、秦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汉字的刻画符号,首先出现在陶器上。最初的刻画符号只表示一个大概的混沌的概念,没有确切的含义。
传说中从黄帝开始就有了文字,但是出土的文物,还很少有实物佐证,这一时期的文字,只是大家的推测。到了商代,有了甲骨文的出土,从辨识的文字和发现地点来推测,应该是商朝的文字。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各地的文字差异比较大,在他统一中国后,便实行了“书同文”,统一了全国的文字。现在说的篆书,没有特指,说的是秦篆,就是小篆。
小篆虽然较大篆简省和规范了不少,但还不是很方便的书体,此时便孕育了另一种书体:隶书,它是以方笔为主,笔画俭省,而且不和篆书一样有曲线连贯在一起,而是分开的。之所以叫做隶书,是相传狱吏程邈发明了隶书,但后世推测应该是他整理了隶书。
汉代长期的繁荣稳定,给文化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隶书也不断的被发展和推进。
到了东汉末年或三国时期,以王氏家族尤其是以王羲之为代表的书法家,更是助推了楷书的成熟,唐代的时候,还出现了楷书的三大字体:颜(真卿)体,柳(公权)体和欧(阳询)体。
草书也在这个时期出现,并且发展成一个独立的门派,出现了不少草书的大家。行书最出名的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兰亭序》,出自王羲之的笔下。
来看,最具历史价值的创意是汉字,以及在汉字基础上升华出来的一门艺术——书法艺术。书法与其他艺术门类有着巨大的不同,其他艺术门类比较直观,而书法非常抽象,原因就在于它是从汉字这样一门已有符号体系的基础文字形式中升华出来的,比其他艺术门类具有更强的文化依赖性。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将书法与其他艺术门类进行比较的时候,古人给予了书法一个崇高的定义——“字是九重天”,说明书法所代表的品格、品味远高于其他艺术门类。学习书法、认识书法以及真正地理解书法,是一件需要极大耐心和努力的事情。今天我们从书法的源头讲起,来跟大家做一个交流,题目叫“书体的演变”。
书法的体式有五大种:篆书、隶书、行书、草书、楷书。大部分人会把它们排列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认为先有楷书,后有行草书。很多人在练字的时候都把楷书作为行草书的基础,觉得写不好楷书,怎么能去写行草书呢?事实上,通过查阅历史的真实记录及古人留下来的墨迹,再来看这种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我们会发现人们长期流传的顺序与真实情况并不一致。各种书体究竟是谁孕育了谁?它的源头在哪里又终结在何处?我们的这个讲座就是想从历史客观的角度来说明千余年来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书体和笔法的演变关纽。
一、书法演进过程中的书体变化
我们看下面的“图书”两个字。
这是我们最熟悉的一种书体,楷书。
这也是我们相对熟悉的一种书体,隶书。
这个可能是我们不太熟悉的书体,也是“图书”两个字,是小篆。
这个是“图书”的大篆。
这个也是“图书”两个字,是一种甲骨文写法,出现在大篆之后隶书之前。也就是说,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它就有了。
那么我们接着看,这是行书的“图书”二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楷书的字体演化顺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楷书的字体演化顺序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