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入门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行书入门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初学者练字是练楷书好呢还是行书?
一是初学者,意味着没有基础,淡淡的没有功底,而学楷能解决基本的笔划、间架结构的问题。
二是行书由楷而来,有十分密切的联系,自然不可跳跃而为之,否则偏废,尊重规律。
初学者主要是喜欢什么字体!我喜欢草书就临孙过庭书谱!然后喜欢颜真卿楷书,就这样一天临草书一天临楷书!应该当做一种习惯,有空就练习一下,不要太认真看这个书法!学习毛笔字让我们可以心静如水!加油加油!
我觉得学书法先练哪种字体要看你的兴趣,首先应对各种字体进行了解,隶书来源于彖书而又比彖书易写,隶书也比较美观。楷书来源于隶书,楷书比较易规范,但死板。行书来源于楷书,比楷书便于书写,流利适用。草书来源于行书,活泼简捷变化无穷,由于发挥空间很大,能充分体现书人个性和情感舒发,因此是大多数书法爱好者之所爱。
至于开始练书法先练哪个字体,如果你想达到专业水平,应该先练楷书,然后依次练隶书行书草书,以楷书为基础。以楷隶行草的顺序,当然你喜欢彖字,可以单独练习不爱约朿。
但是做为业余爱好者来说就不一定循规导矩了。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直接练其中任何一种字体。有的书家直接练习草书效果也不错,特别是中老年业余书法爱好者。
按道理,练草书之前练点隶书有利于草书的字体和风格的形成。先练行书再练草书会使你运笔更加自如,同时现代书法的表现多为行草结合,有利于技巧表达和观赏者认识和认同。
总之,先练哪一字体要看你是专业还是业余,专业要先练楷书,以楷隶行草顺序,如果是业余爱好者则可自由选择,但如果你的硬笔字写的不好,字体不雅,最好先学楷书或隶书,以正字形。加强基本功。如果你硬笔写的很好,或很有风格,雅韵,则可以直接练行书或草书。
但书法没有捷径,要想达到专业水平,还是从基础学起为好。
无论先学哪种字体,都要先法前人名作,不要自以为是或摸仿不规范的世俗书家之作。
我觉得肯定应该先练楷书,从古到今毛笔楷书都是启蒙教育首先必须的,因为古人没有硬笔,熟悉毛笔这种软毛笔特性,显然楷书为宜。至于有人要走捷径先练行书,也是个别现象。这个从书法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来,先是石鼓文,篆书,隶书,楷书,然后才并行有行草书。
对于初学书法者,我建议还是先练习正楷好。有以下原因:
1:楷书讲究字的结构、字体的端庄,尤其是唐楷,有法度,有规律,对初学者来说,容易入门,相对于行书来说也较简单。
2:楷书如走路,行书如跑步,先学会走,才能学会跑,路走稳了,才能走得远。
楷书有三种,小楷、魏碑、大楷。初学书法者,建议选择唐楷入手。在楷书四大家中,唐楷有3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他们的代表作有:
欧阳询:(公元557-641年)字信本,谭周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官居太子率更,封渤海男,世称“欧阳率更”。幼即聪悟绝人,博览古今。初学王羲之、王献之,吸收汉隶和魏晋以来楷法,别创新意。用笔刻削劲绝,法度森严,平中寓险。代表作有:《皇甫诞碑》《九成宫醴泉铭碑》。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年中举为进士,天宝年间任殿中侍御史等职。后被杨国忠排斥,出为平原(今属山东)太守,人称“颜平原”。后入京,官至史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世称“颜鲁公”。德宗时,被派前往叛军李希烈部劝谕,遭囚不屈,被李希烈缢死。他变古法,开新风,把在民间酝酿已久的书法革新运动推向新阶段。他突破了东晋以来一直统治书坛的清俊妍美的书风,开创了具有盛唐风貌的刚健雄厚、雍容壮伟、大气磅礴的“颜体”新风貌。代表中:《多宝塔感应碑》、《麻姑仙坛记》。
柳公权:( 公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元和初进士,历仕校书郎、侍书学士、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他生活在中堂时期,历穆、敬、文宗三朝,此时,唐代书法改革运动基本完成,时代赋予柳公权的使命不是开拓而是守成,柳公权的历史功绩在于他用创造精神承接颜鲁公的成就,取得“颜筋柳骨”的历史论断,为唐代书风建设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柳字避开了颜字肥壮的竖画,把横竖画写得大体均匀而瘦硬。他又吸取了北碑中方笔字斩钉截棱角分明的长处,把点画写得好象刀切一样爽利深挺。 “书贵瘦硬方通神”,柳公权的书法就是以此取胜。代表作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入门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入门字体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