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重点看什么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草书重点看什么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草书的三大特点?
草书的特点是流跌宕落笔,运转龙蛇;流悬腕中锋,挥洒舞墨;流九霄拔势,神闲张狂;流纵横洒脱,一气呵成;流悬岩掣电,放海之势;流法度可为,天资禀赋;流结字贵奇,气脉尤畅;流笔力筋节,承合转换。
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的基础之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和狂草之分。章草笔画省变有章法可循,代表作有三国吴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
今草不拘章法,笔势流畅,代表作有晋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狂草出现于唐代,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狂草的代表作,如唐代张旭《肚痛》等帖和怀素《自叙帖》,都是现存的珍品。
钢笔行书草书区别?
行书草书的区别行书和草书在字型结构、笔法、章法等,都是不同的。草书,是中国书法发展到一定时期而产生的一种快速便捷书体。行书是一种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
1、历史起源与发展历程不同:
楷书始于汉末,是由汉隶发展而来,通行至现代,长盛不衰。
草书始于汉代,东汉末期,张芝其同时以及稍晚的钟繇等名家辈出,各成流派。
行书始于东汉末年,是介于今草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直至晋朝王羲之的出现,才使之盛行起来。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代表作最著名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
2、字体特点不同:
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草书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划连绵。草书笔画省略,相互萦带,便于快捷书写,以符号代替偏旁部首,既具有法度的规范性,又具有极大的灵活性。是最善表达书者情感的书体。草书艺术性高,但是实用性显得相对不足。
行书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笔势不象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一般为点画以露锋入纸的写法居多。
3、分类与流派不同:
楷书分别小楷和大楷。1~3厘米的为小楷(小字),5厘米以上的为大楷(大字),之间的为中楷。但这仅仅是笼统的分法,实际上,现实生活里很少出现过小于1厘米的小字和大到1.8米的大字。
行草书疏密大小粗细变化规律?
行草书疏密大小粗细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书法有法,结构、粗细、大小的变化也是有一定的法则的,但是这种法则又不是固定的,不是1+1=2这样的固定的法则,它是在遵循一定的审美规则的基础上,让欣赏者看起来合理、舒服的一种法则。
这些法则没有具体的要求,但是有一些需要注意。比如多个粗的笔画或者字不能写在一起,这样整体上会显得拥挤、杂乱,多个粗笔画之间要加几个细笔画的字,这样看上去章法上比较灵动、透气。
还有一个种变化的规律是根据毛笔里面墨汁的多少,从蘸墨到把墨汁写完,出现的一种自然的大小和粗细的变化,这是符合毛笔自然书写的规律的。
但是这些规律都不是固定的法则,如果非要找一种法则的话,就是是要“自然”,所以我们常说道法自然。
四大书法体是哪些?
中国的四大书法字体:楷书,隶书,篆书,草书。
1,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2,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3,篆书是甲骨文、大篆、小篆的统称。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年历史,是传世最早的可识文字,主要用于占卜。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
4,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重点看什么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重点看什么字体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