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书法字体楷书隶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书法字体楷书隶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怎么区分楷书、隶书、行书、草书?
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是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
行书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
楷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于东汉。
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总体风格是严整壮阔而又舒展灵动。
行书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笔势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草书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划连绵。“大草”与“小草”相对称,大草纯用草法,难以辨认,张旭、怀素善此,其字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
楷书和隶书小篆哪个好看?
我觉得楷书和隶书和小篆都好看,且各有特点,具体评价如下:楷书笔画清晰,结构均称合理,美观大气。隶书,属比较规范的正体书,笔画一波三折,结字古意盎然,深受人们喜爱。小篆,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平衡对称,空间分割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
隶书楷书行书篆书的区别?
从产生的时间排序,是篆书,隶书,楷书,行书。
从风格来说,篆书字形长方,笔画细圆少变化。
隶书字形方扁,笔画蚕头燕尾。
楷书是一种通用至今的正规字体,一笔不苟,讲究规范。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书体。
书法五体“篆、隶、楷、行、草”的笔法各有各的特点和规律,实际上也就是各有各的规定性。
1、篆书的笔法
学篆书从小篆人手易得笔法。小篆的笔法是起、收笔用圆笔藏锋.藏头护尾;行笔中锋平移,笔画匀净圆浑,无明显粗纲变化。
2、隶书的笔法
隶书的笔法明显丰富于小篆。篆书纯用圆笔,转多折少,隶书用笔有提、顿,起笔有方圆,其主要笔画(波挑)的起笔用逆锋、行笔用中锋 (与篆书相同),收笔则用出锋,笔画出现蚕头燕尾状,这是与篆书在用笔上最大的区别。
3、楷书的笔法
(以中唐楷书为例)中唐楷书的超、行、收笔总体上与篆书相一致,只是在起笔时有方笔有圆笔,其基本笔画较篆书也更加丰富了(楷书有八大基本笔画.篆书一般来讲只有直画与弧画两种笔画)。楷书的竖、撇、撩等笔画的“出锋收笔”已有明显侧锋痕迹。
4、行草书的笔法
行草书的笔法较之楷书就显得更为丰富,起、行、收运笔过程中逆锋、顺铷、中锋、侧锋、回锋、出锋一应俱全。特别是大草(狂草)还出现了偏锋、破锋、散锋等,笔锋变化莫测,丰富多姿。
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楷书也称真书、正书,形成于汉末,字形方正,规矩严整。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晋代开始盛行,它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小篆创始于秦代,字体略长,笔画园匀,富于图案美。
书体演变顺序是什么?
书法史的开篇肯定是仓颉造字。老祖宗仓颉所造的字因为年代久远,已经无从考证了。
现在能考证的最早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不属于书法范畴,但属于文字范畴。
往后应该是金文,就是刻在钟鼎器皿上的文字。
秦朝统一之前,秦国的原有文字属于大篆。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实行书同文政策,命丞相李斯简化大篆,这就是小篆文字。
这期间,民间已经萌芽了早期隶书,这可以在“秦简”上得以体现。
至程邈,把民间流传的简化小篆整理出了隶书。这就是秦隶。
隶书还是有点复杂,秦国的王次仲整理出了“八分书”,就是取八分篆书二分隶书形成的新体书法。以后将隶书统称为八分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书法字体楷书隶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书法字体楷书隶书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