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第八届新金融论坛
由新华社瞭望智库主办的第八届新金融论坛于2023年12月16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建设金融强国:势能与动能”。国家信息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吕欣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这五个方面不是孤立的,是相互作用的,金融数字化已经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数字金融的发展对科技金融等另外四个方面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下面我分享两个观点:
一、数字化是金融创新的不竭动力
《数字中国整体布局》明确提出,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农业、工业、金融、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近年来,在数字化技术驱动之下,金融科技创新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这里提两个领域技术:
1、区块链在重塑金融的信任生态
从技术上来看,区块链是一组符合一定规则的分布式协议,具有分布式、去中心化、防篡改等特性。在金融领域,资产数据化之后,这些有价值的信息或知识的可靠传递就被赋予了重大意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容易在金融领域创造应用场景。另一方面,区块链的思想本身具有重大安全应用价值,由于不依赖于中心节点,可避免中心节点被攻击造成的数据泄露和系统破坏的风险,可以为网络安全技术提供新的防护思路和模式创新。可以说,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为金融中信任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新的技术和理念,值得深入研究探索。
2、人工智能在变革金融的决策模式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机器学习技术的突破,带动了从“数据”到“智慧”的算法飞跃。我们知道,金融是一个高度依赖数据的行业,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在复杂环境下决策无论对***、个人或专业机构来说都是难题。金融大模型的出现可以大大提升个人和机构的决策效率,也可以帮助设计出更加人性化、更好用户体验的金融产品。
昨天新组建的国家数据局发布了“数据要素×”三年行动***(2024—2026年)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了数据要素×12项重点行动,其中第5项就提到金融服务,提出一是提升重点领域金融服务水平,支持金融机构融合科技、环保、工商、税务、气象、消费、医疗等数据,加强主体识别,优化信贷业务管理和保险产品设计,探索开发基于数据资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等服务水平。二是提高金融抗风险能力,推进数字金融发展,在安全合规前提下,推动金融信用数据和公共信用数据、商业信用数据共享共用和高效流通,支持金融机构间共享风控类数据,基于人工智能算法对金融市场、信贷资产、风险核查等多维数据融合分析,支撑提升金融机构反欺诈、反洗钱能力,提高风险预警和防范水平。
二、要高度重视金融数据安全问题
当前金融领域网络空间安全面临的形势持续复杂多变,新型攻击不断涌现,大规模有组织、有针对性的网络攻击愈演愈烈,金融领域等关键数据设施成为黑客和有组织的犯罪团伙的攻击目标。在过去两年,不少金融机构遭受勒索***攻击,教训十分惨痛。有报告显示,全球自2018年以来的数据,金融业因勒索软件攻击造成的经济影响超过300亿美元。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滥用和个人隐私安全问题变得非常突出。当前,还存在数据滥用和侵犯隐私的模糊地带。2022年全球数据泄露的规模和损失创历史新高,数据泄露***的平均成本高达435万美元。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有22.1%的网民遭遇个人信息泄露,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遭遇个人信息泄露人群约2亿人。金融信息系统承载着大量的个人敏感数据,近年来各方面高度重视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取得了重要成效。但面对复杂的网络攻击,建议进一步增强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建立健全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基础制度,健全数据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体系建设,共同维护好金融系统的安全运行。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